9月7日下午,香港特首梁振英于礼宾府接受《经济导报》社长陈寅采访。
9月7日下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先生于礼宾府独家接受了《经济导报》社长陈寅、总编辑颜安生、采访部主任何洁霞的采访。
致力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陈寅: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一直是梁特首施政重点,四年多来,特首对香港金融多元化发展、金融新增长点的建设、金融发展局的工作状况如何评价?今后,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出路在哪些方面?
梁振英:我很重视香港经济发展,因为有了经济发展才有力量改善民生。香港的金融业占香港整体GDP的16.6%,但从业人员只占香港就业人口的6%。用6%的就业人口贡献了16.6%的GDP,足以显示金融业在香港的重要地位,所以我非常重视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四年多前我当选特首后还未上任,就宣布成立金融发展局,香港在三个大的金融发展范畴,即保险、银行及证券,都有监管机构。我认为监管是必要的,但是除了监管之外,还必须有发展。我上任前就邀请到查史美伦女士担任金融发展局主席。过去的四年多,金融发展局做了大量工作,亦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出台了17份金融发展报告,许多建议已经或者正在陆续落实。
香港的营商环境好,金融业很适合在香港发展。香港有两文三语优势,国际化人才众多,有良好的法治环境,法律体系与国际接轨;同时,香港的基础设施十分健全,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信息产业发达,不仅对国际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也很切合内地金融业的发展需要。金融业发展好,对人才的需求量会更大,许多香港青年人投身金融业会有更好的发展。例如香港的IPO、资产管理等领域发展潜力很大。展望未来,香港金融业对GDP的贡献仍会持续增长下去。过去,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土地楼房不足的限制,现在,我们正在开发新的金融商业区,譬如九龙东商业区,再加上中环、湾仔、鲗鱼涌等商业区,香港金融业可望越做越大。
牵肠挂肚改善社会民生
陈寅:改善社会民生是行政长官梁振英牵肠挂肚最多的问题,请行政长官重点介绍特区政府在房屋政策、增加就业、提升教育、改善医疗等方面的重点工作,以及今后的打算。
梁振英:我在四年半前参选特首时,就提出:“民生无小事”。在我的工作中,一些较为细小的民生事情我都会细心关注,例如在一些斜坡地带,老人家行动不方便,尤其是到超市买了重的东西,回家很不方便,我们便想老人之所想,加建电梯,让他们出门行动方便一些。
住房、医疗、交通及出行等民生问题都是我们日常重点关注的领域,各项政策和工程我们会尽量做到成熟一项推出一项,而不耽误时间。住房方面,过去四年多来,发展局、运输及房屋局等多方努力,在开发土地及兴建公屋方面已取得明显成绩,但我们并不满足。
发展局向全社会报告短、中、长期方案,为的是保证稳定和充足的土地供应,以及为香港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包括计划在大屿山对开海域填海,我们准备2030年及之后的长远规划,并将展开公众咨询。
医疗方面,今年初我在施政报告中已经宣布了未来十年会动用2,000亿元兴建新医院或重建旧医院,旨在改善港人的医疗条件和环境;幼儿教育方面,政府将于明年开始实现幼儿园免费教育。香港家庭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中产家庭更加重视,以前幼儿园因未归纳入香港的教育系统,水平参差不齐,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有必要将幼儿园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系统之中,提升整个香港幼儿园教育水平。此举将令每个有幼儿的香港家庭有机会受惠。
民生、福利、环境比五年前改善很多
梁振英:我参选的时候,香港社会最关心、最担心的是住屋问题、贫穷问题、老人问题、环境问题。四年后的今天,在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因此,现在社会上对于这些问题的谈论,比几年前少得多。
几个星期前,有朋友说香港景色很好,蓝天白云,晚上星光灿烂,香港景色的确非常好,高楼大厦,青山碧海,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数据显示,香港空气的各种主要污染物,在过去四年降低的比例全部达到两位数字,这当然也跟我们与广东省的环保合作成果密切相关,但政府在香港采取的环保措施也很重要,过去四年多来,我们淘汰了四万多辆欧盟四期以前的柴油车,总目标是淘汰八万辆。现在车尾废气排放减低了很多。当然,环保工作永无止境,我们还会不遗余力去做。
在社会福利方面,今年的社会福利开支,比四年前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五。社会福利开支现在已成为特区政府的第二大开支。社会福利开支约占我们总开支的百分之二十。过去四年政府增加开支比较多的地方,一是长者生活津贴,另一是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这两个都是新增开支的大头,也因为增加了这些开支,令到香港的社会贫穷问题,尤其是老人、贫穷问题有一定舒缓。
另外,我们亦针对社会基层做了大量的工作,具体来说,对收入较低的百分之三十的基层人口采取了一系列直接和间接的帮扶措施。譬如,通过发展旅游业创造基层就业机会。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只是因为旅游业对GDP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因为旅游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基层就业职位。所以我们在推动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时,十分重视基层市民的利益,因此,收入最低的百分之三十的基层市民,他们的薪水增加的比例较中高收入者高。
可喜的是,因为失业而领取综援金的个案数量,为过去十五六年来的新低,这充分说明,香港人具有可贵的自力更生精神,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依靠政府。目前,我们正在审批新的“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这是新的举措。这个计划,是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人工作,但总收入低于某条线,政府就会补足差额,以鼓励就业。这个举措,一方面可以解决香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对商界是好事,另一方面对就业总收入低的家庭给予补足,使他们生活得更好。这项工作利商、利民、利社会。
“一带一路”当超级联系人
陈寅:为扮演好梁特首提出的香港作为国家与国际社会“超级联系人”角色,在施政方面,特区政府已经或者即将采取哪些重要措施,来发挥香港辐射内地的优势,提升香港国际化水平、善用好“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等机遇?
梁振英:在“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有多方面优势,首先,香港有其他外国竞争对手所没有的“一国”优势,因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发展一日千里,更可以得到国家的优惠、支持和照顾:回归以来,国家通过CEPA、“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以及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等许多举措支持帮助香港;此外,香港还拥有内地城市和地区所不具有的“两制”优势,香港实施的资本主义自由巿场制度令到香港可以与国际市场无缝对接,加之香港拥有的国际化语言环境、完备健全的法治体系、以及国际认可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条件,使得香港不仅成为国际资本进入内地的基地,而且也是内地企业走向海外的重要基地。因此,香港能够扮演好连接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角色,做到“国家所需,香港所长”。
本届特区政府不断扩展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在科学技术方面,特区政府花了九个月时间,令瑞典卡罗琳医学院于去年2月2日宣布来香港设立干细胞研究中心,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是一所具有200年历史的世界顶尖科研单位,这是该院首次于瑞典之外成立研究中心。卡罗琳医学院来港而不去其他亚洲城市,全因看中香港“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再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香港成立的创新中心,也是它于美国以外设立的首个全球创新中心,MIT之所以来港设立如此重要的创新中心,主要看中的是香港联系深圳、广东以及整个内地的特殊功能。
对房屋、经济增长、全民就业三方面有成就感
陈寅:四年半前,在参选第四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竞选时,梁特首曾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改善民生、巩固金融、发展经济、繁荣香港的竞选纲领,请特首自我评价一下这四年半来履行竞选承诺的情况,第四届特区政府这几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工作是比较满意的、自豪的?哪些方面感到遗憾或不足的?
梁振英:满意的不敢讲,应该说,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并且在工作上取得了进展。在房屋方面,现时虽仍有不足,供应仍不够,但预计未来三四年,有93,000套房供应,以满足未来的需求。
整体经济上,虽然外围经济不景气,但过去几年我们维持了温和的通胀,保持了稳健的政府财政,经济有温和的增长。举一个简单的事例说明,2015╱2016财政年度的公司利得税收入,创有史以来的新高,我们没有增加税率,税率仍是百分之十六点五,大中小企业无论赚多赚少,都是按照这个税率缴交利得税,说明大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总体来看是比较好的,这使得企业可以开设更多的职位,可以加伙计人工,特区政府也有更多的税收。
还有就是全民就业,我们现在的失业率是3.2%~3.3%,就业人数也是有史以来最高。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在未来,这也是我们的施政方向。
香港前海紧密合作 鼓励港青北上创业发展
前海吸引香港青年前来创业发展。
陈寅:时至今日,与香港毗邻的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对香港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区政府将如何促进香港与深圳及至珠三角地区在人员、资金、基建、通关等方面的双赢合作,香港将如何分享广东自贸区的发展机遇?
梁振英:我们很重视香港跟广东的合作,不单是经济合作,而是全方位的合作。香港与深圳乃至整个广东的合作方面过去几年有很大进展,譬如,过去两三年在科技方面我们作过很多合作尝试,我曾邀请深圳市领导一起与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负责人三方面谈,效果良好。香港已经成为内地与海外联系的超级联系人,通过这种角色,香港与深圳及广东各地的合作日益密切。以往我与广东各地的领导一直保持着联络,和深圳的领导联络则更加紧密,很快我们又要在即将召开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上见面,共同协商粤港、深港合作事宜。
我一直鼓励香港年轻人北上,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地方都是港青北上发展及创业的好去处。内地刚刚改革开放时,我就前往内地,并直接参与了深圳的发展,我将我积累的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带到深圳去,为深圳贡献了绵薄之力,也收获了工作业绩。现在,已经有一批香港的年轻人进入了前海发展,希望港青北上的步伐能加快一些,人数亦希望能够更多一些。我对与前海合作发展充满信心,我有朋友在前海开办了事务所,他经常告诉我:香港来回前海交通很方便,在落马洲坐的士很快就到前海。
为了加强香港与珠三角的联系,目前香港有三大基建在进行中,将是香港往来内地的大动脉,一是港珠澳大桥,二是高铁,三是机场第三条跑道。港珠澳大桥打通香港、深圳、珠海、粤西,直达广西和东南亚边境地区。
兴建中的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是香港最长的海底隧道。
正在兴建中的屯门赤鱲角连接路,是香港最长的海底隧道,大大缩短大屿山至新界西北的距离,将配合屯门、元朗及与深圳相连接的新界西北地区的发展,前景令人兴奋。
不辜负国家和香港市民重托
陈寅:梁特首对香港和七百万港人情真意切,四年多来,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贡献良多,人也苍老了不少,请梁特首谈谈四年多来的施政感受与体会。
梁振英:我1954甲午年出生,祖籍威海,父亲生于1911年,姐姐生于1949年,我们家全与历史大事有关。作为身在香港的中国人,我有比较强的历史观,我于1974年去英国读书。当时中国是一穷二白,看到人家的进步,深感我们落后。
当时放洋留学比较辛苦,父母只给路费及第一年的生活费,其后就要自己打工,我每逢星期五、六、日都在一家香港人开的餐馆工作。有一次中国篮球队到英国比赛,我特别请假去看比赛,第一次在奏中国国歌的时候站起来。
我1977年回港之后,1979年开始经常到内地讲课。由1984年开始,就参加了中英联合声明附件三的起草工作,后来并加入了《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我个人的亲身经历及人生启示,时刻都在督促我要服务好香港,建设好香港,令香港更加繁荣稳定,这样才能不辜负国家和香港市民的重托。
编辑 颜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