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光铸字成诗!台湾工匠重启活字印刷诗集向文字致敬

读特驻台记者 张雪松 文/图
2019-07-15 17:31
摘要

50年历史的台北日星铸字行可能是世界唯一现存的活字印刷铸字厂。

活字印刷格律古诗?听起来好像是已经远去的纪念。不过,7月15日,在号称“会消失的书店”——台北和平青鸟展售的台湾著名诗人张大春的古体诗集《活叶集》,吸引了众多读者前来。因为它是以每天三个铸字的慢速,精磨了三年时光打造的一本活字印刷书。现场的活字印刷流程演示也吸引了读者寻古的好奇心。

据铜模铸字师张介冠介绍,有50年历史的台北日星铸字行可能是世界唯一现存的活字印刷铸字厂,而他是惟一的铸字师,这是一个快要消失的文化工艺。铸铅字的“铜模”极易耗损,却只有张介冠一人拥有修复的技术,仅凭个人的力量无法追上活字印刷损耗的速度。在各界的关心下,2016年他重启了字体复刻募资计划。

早年在报社工作的著名诗人、书法家张大春,发现自己曾经十分熟悉的铅字块和活字印刷,随着数字排版、快速印刷时代的来临,正逐渐走进历史,他惊觉:“我们已经几乎全面丧失了一种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工艺、技术以及美学!”张大春决定无酬贡献自己创作的32首古诗,提供给日星铸字行以传统活字印刷的方式,历经三年的探索与创新印制成一万本诗集。作为“铜模复刻”募捐计划的回馈品之一,诗集的销售所得全部捐给活字印刷字体修复计划。


小读者对活字印刷技术兴趣满满,动手尝试。

在这个快速与效率的时代,他们用工匠精神的慢速追求完美,企图唤起大家珍惜“文字的重量与温度”,并向坚守中华传统优秀工艺的人们致敬。

编辑 林捷兴

(作者:读特驻台记者 张雪松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