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垃圾?”这个难题被几个深圳小学生解决了!
读特记者 李丽 实习生 苏畅 文/图
2019-07-09 07:58

深圳一直将垃圾分类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2017年,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一小七个三年级的小创客,就已经为“垃圾分类”提出了解决方案——他们发明的“一种新型旋转分类垃圾桶”,只要说出垃圾的名字,相对应的垃圾桶盖就会自动打开,再也不用为垃圾如何分类发愁了!

最近,继上海之后,深圳市出台了堪称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让社会和企业再次关注到这群孩子们的发明,7月8日下午,在南科大一小阅览室内,几个孩子分享了智能垃圾桶的诞生始末。

9岁娃关注垃圾桶,力破“分类”难题          

2017年,时年9岁的任泊丞留意到,自己家所在的居民楼里虽然每一层都设有垃圾桶,可桶外还是经常堆满成包的垃圾;小区里的垃圾桶也只分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类,垃圾桶总是臭烘烘的,很难达到垃圾分类的目的。“能不能把垃圾装进桶里去,让它们自动实现分类?”这一想法在小泊丞脑海中挥之不去。

恰逢央视少儿栏目组推出“美妙的旋律”主题寻找创意活动,该校的“中科创造力实验室”社团负责人葛芳芳老师发出了“创意征集令”。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分组讨论后形成的一个个创意让人脑洞大开,“智能垃圾桶”就是其中之一。

孩子们讨论后认为,可以尝试把整包垃圾扔到一个垃圾桶中,通过红外线的方式让垃圾桶自动识别垃圾种类,并分拣运送到不同的隔间,从而实现分类目的。

据了解,中科创造力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一整套科学课程体系。该体系通过PBL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创新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运用所学技能最终解决问题。

“这项发明从提出到做出的整个过程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孩子们都一一克服了。”谈到学生们的学习和研究过程,葛老师表示,社团重在鼓励他们提出想法,培养创新思维,而后用科研的思维去思考,鼓励他们动手实现想法,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

从红外线到语音识别,在实践中寻找方案            

“我们开始尝试把整包垃圾扔到一个垃圾桶中,通过红外线方式让垃圾桶自动识别垃圾种类,再分拣运送到不同的隔间,从而实现分类。”

从想法到发明的制作完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把亲手画的“思维导图”变成真实物品,孩子们齐齐行动起来。任泊丞回忆,组员们查询资料后,各自将家里1个星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收集、分类,确定了“智能垃圾桶”的4种分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

在实践中发现最初的设想难以实现,又不得不推翻设计,逐步调整为“制作4个垃圾桶”的设想。

郭晋平同学介绍,“一开始大家设想以形状识别,又尝试了颜色识别,结果都失败了……在老师启发下,最终采用了语音识别,还建立了一个‘垃圾名称数据库’。每个垃圾桶上都有一个芯片作为信号接收装置,点击APP,它会进行语音提示:‘请告诉我,垃圾是什么?我帮您分类。’输入语音后,系统识别垃圾类型并发出指令,对应的垃圾桶盖自动打开,而其它桶则保持封闭状态,从而实现垃圾分类。”

记者发现,孩子们充分考虑到了语言多样性,已初步设置了普通话、粤语、英语三种语言指令。

七娃演绎《绿色风暴》,环保创意登台央视            

有了相对成熟的想法,任泊丞、张灝宇、杨林锋、郭晋平、郭晋安、陈慧琳、刘子睿七个孩子开始行动起来,设计程序、绘制草图、查询资料、制作道具、建立数据库、设计APP……分工合作不亦乐乎,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用3D打印技术将构想建模,成功制作完成“智能垃圾桶”。刘子睿同学回忆,“智能垃圾桶”从构思到最后完成,经历了1个月时间。作品完成之后,他们都成了垃圾分类的小专家和垃圾分类义务宣传员。

2017年,七个孩子带着他们以“智能垃圾桶”编排的《绿色风暴》节目,登上了央视少儿《看我七十二变》舞台。2018年4月,该发明“一种新型旋转分类垃圾桶”正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

三年级的孩子怎么懂得那么多?“在课堂上学到的!”任泊丞脱口而出。

南科大实验一小校长张帆表示,创新是南科大实验小学的DNA。从创建伊始,该校就与周边资源形成了天然链接,南方科技大学、中科先进院、清华深圳研究生院、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等高校都成为学生们的“课外脑库”。而今,南科大的大学生指导学生社团,美国光学专家团队做学生光学知识普及,在清华-伯克利学院学生指导下,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与此同时,结合项目统整课程,包括家长在内的各类水科学、脑科学、能源、AI等专家纷纷走进学校,为学生拓展知识领域,这已经成为该校“创新型课堂”的一种“日常”。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汤佳宏也表示,教育的意义在于真正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创新走进校园,让科研走进学生,让学生迈向世界。

完善垃圾分类APP,共享创意环保“智”生活          

该校五年级级长梁健告诉记者,这些孩子们是南科大实验一小创校后的首批学生,而今五年级的他们已经对科学创造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智能垃圾桶的发明人中有一对龙凤胎,兄妹俩从小就是创客迷,在获得该项专利后,郭晋平又设计出智能安全门、环保拐杖等产品。郭晋平饶有兴致地介绍,“智能安全门”通过构建物联网系统,拥有陌生人警报、同步视频、远程遥控开/锁门、防火、防盗等功能,是妈妈必备的“安心防护门”。

“伴随着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推进,孩子们的发明专利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吸引到一些企业前往接洽产品开发。”

葛芳芳老师透露,目前,在老师指导下,团队正在对APP进行完善、升级,希望可以建立一个共享数据库,由用户共同上传更新数据,以应对不同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同时,也希望对垃圾桶进行更简单、更低成本的改造,方便企业市场化开发。而可以肯定的是,不久,一款兼具语音识别、垃圾分类小游戏和科普知识的垃圾分类指导应用软件,将会供给社会随时下载,垃圾怎么分当然不再是问题。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李丽 实习生 苏畅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