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深圳市2016年度优秀民办教师座谈会在深圳特区报业大厦举行,来自全市各区的优秀民办教师代表齐聚在一起,交流分享各自在民办学校教书育人的心得,感怀职业荣誉与责任,畅谈民办教师的成长与困惑,并对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优秀民办教师座谈会由深圳市教育局与深圳特区报联合主办,今年教师节全市共有50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到表彰。目前,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民办中小学校247所,在校生48万多人,教职工3.1万人。民办中小学的学校数、学生数和教师数均占全市中小学相应比例的36%。
会上,来自全市各区的优秀民办教师代表围绕“民办教师的责任与荣光”的主题,畅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民办教师,分享各自的教育经验和感人故事。虽然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有困惑,但他们一直坚守在民办教师的岗位上,以爱与责任陪伴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到有教无类。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的民办教师虽然压力较大,也面临着不少发展的问题和困惑,但他们不忘初心,倾情付出,心甘情愿前行在民办教育的大舞台上。公办、民办学校的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是城市的未来,而公办民办教师都是人民教师,学生成长的灵魂工程师。
深圳特区报编委唐亚明出席了座谈会,并代表主办方向优秀民办教师送上鲜花,表达敬意。
坚守岗位 四千余民办教师从教满10年
记者从座谈会了解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办教育的规范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优惠政策。2012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学位补贴、教师长期从教津贴,奖励资助优质民办学校三项公共普惠政策,对民办学校规范、优质,整体提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其中,民办教师长期从教津贴已惠及民办中小学教师12万人次,财政投入近6亿元。根据今年上半年的统计,获得长期从教津贴的民办教师中,满5年以上的达到1万多人,其中4685人在我市民办学校从教满10年以上。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市民办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发展成为我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改革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市的民办教育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不仅承担了义务教育重要责任,缓解了我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的学位紧缺矛盾,同时,一些民办学校优质、特色的发展,还为不同群体子女接受高端的选择教育提供服务。
有教无类 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座谈会上,不少老师都是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坚守多年,有的还在同一所学校一干就是10年以上。是什么让他们一直坚守?他们的答案是“从事自己所爱的职业,就肯定会一直坚守”。
深圳市罗湖区鹤围学校李海霞老师表示,教育是爱的事业,爱和责任让她坚守在岗位这么多年,有了爱才会有对工作的热情,有了对工作的热情,才会真正的教书育人。在宝安区华一实验学校工作了11年的蔡志刚说,教师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它是个“良心活”,许多工作很难进行准确量化评价。做为一名教师,还是民办学校的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与爱心。在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可以说是挑战与发展并存,十年如一日,他始终怀着责任心与爱心对待每项工作,对待每一位学生,服务好每一位家长。
目前,我市的民办教育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大地缓解了我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的学位紧缺矛盾。为此,民办学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来深建设者家庭,正如龙华新区锦华实验学校邓伟玲老师所说,学生的父母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监管孩子,把民办学校当成“托儿所”。这些孩子,更加需要关心和爱护,而作为民办学校的老师,更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做到有教无类。
光明新区精华学校李波表示,用真爱铸就的心灵港湾,是孩子们幸福人生的启航站。在他的班上,孩子无论成绩高低,无论家庭贫富,都能感受到老师们平等无私的爱,从而奠定了他们追求幸福人生道路的基石。在爱的教育下,许许多多的学生变得更加阳光自信,可以站上讲台为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人生成功亮点,鼓励着更多的学困生发现自己,寻找属于自己失落的生命状态,去追求,去创造更幸福、更美好的人生。
一岗多责 民办教师一肩挑起多个重担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每个工作日都是早上6点50分进校门,到了晚上差不多10点才回家。”蔡志刚老师说,与自己孩子交流的时间太少了,对孩子确实也是一种亏欠,但看到自己的学生有出息,心里还挺开心的。座谈会上,不少教师反映,民办学校的教师常常一岗多责,不仅仅是科任老师、班主任,还做年级长、科组长等。
邓伟玲老师说,民办学校老师一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到晚上忙着开会备课,而且学校有家访的要求,一个班50多个孩子,一个学期就需要到50多个家庭进行家访。来自宝安区华南中英文学校的谭腊容老师是一名工作仅4年的年轻教师,在这4年里她一直担任中学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还是学校八年级的年级组长,工作忙成为了一种常态。“工作是忙碌而辛苦的,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懈怠或者放弃,而是每天认认真真地备课,高高兴兴地上课,仔仔细细地批改作业,勤勤肯肯地学习,因为我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学生也同样爱我。”谭老师说。
流动性强 民办教师亟待社会认同
座谈会上,不少老师谈到了民办教师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问题。目前,社会上还存在这样一种看法,很多老师是因为进不了公办学校才到民办学校来,为此民办学校的老师常常需要面对家长对民办学校、民办教师的质疑。龙岗区建文中学李振虎老师表示,民办学校教师生活条件相对落后,与公办学校管理体制下的教师相比,民办学校教师的归属感不强。
龙岗区鹏达学校王防震老师表示,民办教师的工资水平高低不等,部分民办教师的收入低,导致民办学校老师的流动性比较大,经常出现老师被公办学校“挖走”的情况。除了老师,民办学校校长、副校长的流动也较为频繁,有的学校经常更换校长,从而导致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都跟着改变,对学校的发展、老师的成长和学生学习都是很不利的。要增加民办教师的归属感,不少老师认为需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民办教师社保问题以及退休后的待遇等。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解决民办学校、民办教师面临的问题是教育部门的职责所在,今后将进一步深化我市民办教育改革,优化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公民办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部门努力追求的目标。
编辑 欧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