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买保险,这些风险你注意没有

记者 张程
2016-03-03 03:36
摘要

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发布的数据显示,进入2016年后,内地客户去香港购买保热情高涨。但业内人士提醒,香港保险在保费、理赔等方面确实有吸引力,不过,各种纠纷也逐年上升,赴港购险需注意风险,谨慎行事。

yuruwen28151_b

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发布的数据显示,内地访客在2015年前三季度新增保单费总额约合211亿港元,占香港个人业务新增总保费的21.7%,并呈加速增长之势。

进入2016年后,内地客去香港购保热情依然不减。业内人士提醒,香港保险在保费、服务等方面确实颇具吸引力,但内地人士赴港购险需注意特定的风险,谨慎行事。

去年内地人在港投保或超300亿港元

虽然目前还未有详细数据出炉,但业内人士推测,整个2015年内地访客去香港投保金额或将超过300亿港元,与2010年的44亿港元相比,增长将超过7倍,2016年也是“钱”景可期。这让不少香港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摩拳擦掌,纷纷北上揽客。

“内地人士近年来的保险意识比以前提高了不少。”香港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经纪人张先生,进入2016年后就频繁穿梭于深港两地。他告诉记者,手上的内地客户又增加许多,投保需求也越来越大,多跑跑能增加交流,拓展关系网。

张先生告诉记者,近期还有一批有意配置美元资产的内地高净值顾客与他联系频繁。据记者了解,香港不少保险公司有美元保单,即红利及赔偿金都以美元结算,保费也以美元缴付。根据现行《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目前每人每年兑换外汇的上限为5万美元,“如果要添置美元资产,除了兑换美元外,在香港买保险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

理赔会不会很麻烦?

 

在香港买保险,理赔会不会很麻烦?一旦出现纠纷,是不是要去香港打官司?熟悉香港保险行业的人士向记者表示,香港保险公理赔程序相对简捷,易于实现。“基本靠快递就可以办成一切手续。”

记者了解到,以人寿保险为例,如果受保人身故,保单受益人可将内地公安部门开具的死亡证明和保单原件邮寄给负责保单后期服务的持牌人,由其转交给当时购买保险的香港保险公司,也可直接邮寄到该公司,一个月左右就能完成理赔程序。

重疾保险方面,如果受保人罹患重疾在首保范围内,只要内地指定医院能够出具诊断书就能获得理赔;如果是医疗保险,只需把医院诊断书及相关医疗费用清单、发票寄过去就可,香港医疗保险不受进口药品的限制,全球范围都可理赔。

跨境购保险要注意风险

20140314091855839

虽然香港保险较内地稍具优势,但因此造成的各种纠纷也在逐年上升。据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提供的数据,2014年该局共处理700宗投诉个案,其中603宗属于新接获的个案,比2013年535宗增加近13%。投诉主要集中在保险条款的诠释、不保事项、没有披露事实三方面

专家提醒,内地客购买香港保险首先要注意汇率风险。香港保单一般是以港币或美元计价,投保人需要留意汇率变动可能给保单带来的损失风险。“例如,10年前港币兑人民币的汇率约为0.8∶1,现在约为1∶0.84,也就是说10年前保额为50万港币的一份保单,现在保额价值缩水近20万元人民币。”

其次是理赔和后续服务有风险。购买香港的重疾险产品或住院医疗险,要在内地指定医院住院治疗才可报销。“在购买保险时,要考虑指定医院的资源是否符合自身需求。”此外,香港保险市场是完全市场化的,没有“兜底”,“一旦保险公司破产了,投保人就很有可能血本无归。”

专家提醒有赴港购保意愿的内地人士,购买香港保险时,投保人须亲赴香港现场填单缴付保费,同时提供入境记录,才能得到合法保障。“在内地签署的属于‘地下保单’,是不受法律保障的。”

此外,虽然香港保险涵盖的疾病类型比内地更多,但香港保险产品的保单条款规定非常细致,内地客人一定要仔细阅读、深入理解香港保单的细节条款,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产品。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