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7月份,上海的建筑垃圾被偷倒至江苏太湖、南通等地的事件接连发生,此后上海全面停止建筑垃圾外运。据统计,今年1到8月份,上海的建筑垃圾申报总量,已经突破5200万吨。这么多的建筑垃圾要怎么处理?记者调查了一个月,发现上海多个区域,都存在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的现象。
8月20日凌晨 浦东新区航头镇
记者经过近一个月的蹲守,在上海浦东新区航头镇鹤亭路,发现的一个建筑垃圾非法倾倒点,不到200米的马路上,有近30辆渣土车排队等候倾倒,这一过程从每天晚上10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4点。快到清晨7点时,现场所有的人员都已经离开,记者再次来到这里,看到建筑垃圾被大量泥土掩盖,有大型挖掘机碾轧过的痕迹,但仍有不少建筑垃圾裸露出来。
9月1号,当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发现建筑垃圾足足填满了有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堆成了几座小山。
在浦东新区宣桥镇园通路上,记者发现一条道路的尽头,已经被非法倾倒的建筑垃圾堆满。从空中看,与成堆的建筑垃圾一墙之隔的就是一片农田。附近居住的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他曾多次向有关部门投诉,但非法倾倒现象仍然屡屡发生。
浦东新区合庆镇是这两年上海市花大力气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区域,记者在这里拍摄到,一车建筑垃圾正在被倾倒至鱼塘里。
经过调查发现,非法倾倒建筑垃圾的现象,不仅在浦东新区,在上海的宝山、崇明、闵行、嘉定、黄浦、徐汇等多个区域,都出现过,有些倾倒行为还发生在白天。这是记者9月1号、2号连续两天,在上海崇明区长兴村建设公路旁拍摄到的,小河道里堆放着大量建筑垃圾。根据《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没有建筑垃圾处置证的车辆,属于非法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就在记者到达这里不久,一辆运输车明目张胆地将建筑垃圾直接倾倒入河道。
记者:你这个倒的是建筑垃圾吗?
驾驶员:建筑垃圾。
记者:这个地方允许倒建筑垃圾吗?
驾驶员:这里是一个老板的堆放点。
记者:你们有建筑垃圾的处置证吗?
驾驶员:要问老板。
记者:你有吗?
驾驶员:我没有。
疯狂倾倒背后的利益链
这些年来,上海自身处理城市垃圾的能力不断接近饱和,最高峰时,上海4天产生的建筑垃圾相当于一座金茂大厦。于是,一些人做起了“垃圾生意”,慢慢做出一条组织周密、分工明确的偷排产业链。
一位多年从事建筑运输行业的线人爆料称,“白天他们专门有人开一部车去寻找卸点,从早上兜到晚上,找到卸点以后他通知他的老板,通知老板后,挖机就过去了,就开始在那里挖坑,挖好以后,晚上垃圾和渣土就往那里去了。他们一般都选择半夜操作,晚上10点以后操作,天亮前他们会在上面掩埋一点土盖住,然后他们会悄无声息地走掉。”
这位爆料人所说的找卸点的人,在渣土运输行内,被称为“现场”,他的唯一工作就是找垃圾倾倒点。到了晚上渣土车准备进场前,还会有一批专门“放哨”的人。8月25号晚上,记者跟着一辆渣土车,来到浦东新区一处拆违现场,但记者的车刚刚靠近,就被人发现,随后现场所有渣土车的车灯都被关掉,只有机器作业的声音。
记者通过爆料人提供的线索和近一个月的调查了解到,偷倒垃圾产业链大体分为3个环节:装点——驾驶员运输——卸点。
其中,在装点,做“垃圾生意”的老板,会拿到每车900元左右的钱。这900元里,老板需要支付给驾驶员运输费80元,寻找卸点的人200元,剩下的减去过路费和油费,全部归老板所得,平均每一车老板挣500元左右。
驾驶员:我们是多干多得。那我们跑得非常快,谁都想赚钱,快就是赚钱
记者:是不是有时候要闯红灯啊?
驾驶员:嗯。
记者:为什么呢?
驾驶员:一般你知道,这个车有十多个挡位,你如果慢下来从下到上要多少时间。
这位从事渣土运输二十多年的驾驶员告诉记者,就他了解的情况,仅上海浦东新区,每天晚上都有近千辆渣土车在路上行驶。而这些车所属的公司,往往没有工程渣土处置的资质。以视频中的“鸿坤”公司为例,央视记者登陆上海市工商局企业注册信息查询,并没有查询到这家公司有土方运输的资质。
监管漏洞致非法倾倒频频发生
此前在接连发生上海建筑垃圾倾倒至外省的事件后,上海建筑垃圾已全部停止外运。可是在利益的驱使下,非法倾倒的行为并没有停止。那么,相关执法部门对此都采取了什么行动呢?
据相关部门介绍,对于建筑垃圾的管理,早在1992年1月11日,上海市就出台了《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垃圾处置管理办法》。此后,为加强管理,2011年1月1日起,又实施了《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其中明确,当地城管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有行政处罚权。
浦东新区的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航头非法倾倒肯定是偷乱倒违法行为。估计是违法,因为镇政府都不敢正面回答我,那就肯定是违法。”
据记者了解,仅在航头镇偷倒垃圾的行为,存在时间就长达近5年。
9月7号,央视记者来到上海市建筑垃圾违规处置的主管部门之一: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废弃物管理处。
废管处处长邹华告诉记者,建筑垃圾都存在消纳难的问题,在监管的管理上,由于点大、量多、面广、运输距离远,监管上的确有一定的难度。
专家建议:从无害化处理方面着手
近年来,上海拆违和装修垃圾总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大规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后,今年上海1到8月的建筑垃圾申报总量,已经突破5200万吨。本月初,上海市在每个区建立了建筑垃圾中转站。此前,上海市还设置了200多个建筑垃圾消纳点,但基本上一到两周时间,某个消纳场所就会饱和。目前,上海对建筑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处置,并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
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说,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不一样,是很典型的。放错地方就是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也就是说垃圾的物理移动往往决定了其资源性属性。在这种情况下,核心是什么,突破出路难。
对此,有专家认为,要正规处置建筑垃圾,首先需要做无害化处理,但这样就增加了处置的成本,废弃物处置,应采取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的制度。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
无害化是公共性,是政府应该管的。应该发挥各个地方法制的优势,来共同组建一套完整的、无害化的一套建筑废弃物的处置体系,比如说像京津冀一体化里面就把各种废弃物综合处置基地设施统筹考虑,我觉得长三角也可以以上海为龙头来做推动,做这个工作。
来源 央视新闻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