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光明科学城·中山七院—诺奖科学家深圳国际医学论坛在深圳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举行。会议聚焦于“DNA损伤修复与疾病”,探讨DNA修复对于衰老相关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发展的影响机理,相关分子标记物的筛选和药物靶点的发现,加速DNA损伤在临床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的成果转化等专题。
大会同时启动了Tomas Lindahl诺奖科学家实验室,这是中山七院落地的第二个诺奖科学家实验室。
本次大会由广东省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学分会主办,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与附属第一医院承办。诺贝尔化学奖得主Tomas Lindahl院士担任大会荣誉主席,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Axel Behrens院士、中山七院院长何裕隆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山七院副院长张常华、潘逸航担任执行主席。
Tomas Lindahl是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荣誉教授。他与保罗·莫德里奇和阿齐兹·桑贾尔,因“在分子领域绘制出了细胞是如何完成DNA修复以及保护遗传信息”,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工作为活细胞功能的认知提供了基础知识,其研究成果在未来甚至能够为癌症治疗发展提供很大帮助。
Tomas Lindahl诺奖科学家实验室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山七院与英国国家名片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合作迈入了新的阶段。
据了解,诺奖科学家实验室启动后,在Tomas Lindahl教授的指导下,Axel Behrens院士将作为核心导师定期到中山七院指导科研工作,双方还会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的形式展开科研交流;重点将Behrens实验室的DNA修复课题资源(包括转基因小鼠、细胞、质粒、分子药靶以及研发的抗癌药物等)移植到中山七院。同时,中山七院将选派专职科研人员到Behrens实验室深度学习并开展DNA修复相关课题,培养诺奖科学家实验室后备人才。
“中山七院的目标是要建设世界名院,对标国际一流。所谓国际一流,体现在‘三个想到’——老百姓看疑难重症能想到我们,举办最高水平学术会议能想到我们,国家制定临床诊疗标准和规范能想到我们。诺奖科学家实验室落地,标志着中山七院具备了与世界顶尖科研机构对话的能力。”中山七院何裕隆院长介绍说,“这也符合深圳市的‘加快重大疾病防控、占据未来医学及相关产业的制高点,引领精准医学的发展’的需要。我们希望通过3至5年的努力,将实验室打造成为国家级层面的重点实验室,从而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疗的发展,乃至成为中英合作的典范。”
广东省医师协会副秘书长刘家平指出,中山七院位于深圳新成立的行政区光明区,是一家刚开业1年的新医院,推行“科研引领临床发展”的新理念,希望中山七院取得更多新的成果,实现更多新的发展。
深圳市卫健委孙美华巡视员表示,建立研究型医院已经成为国家指导医院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希望中山七院坚持“科技强院”,为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光明区委书记王宏彬表示,中山七院投入运营后,光明区的医疗水平和医疗科研水平显著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当前,光明区正在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希望有更多的诺奖科学家和实验室落地光明区,助力光明科学城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据悉,中山七院首个诺奖科学家实验室爱德蒙·费舍尔转化医学研究实验室于2018年5月12日揭牌。第三个诺奖科学家实验室正在积极接洽中,计划与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马里奥·卡佩奇教授合作建设。浓厚的科研氛围也逐步显现出成效。一年多时间,中山七院共获得各类纵向科研基金立项52项,经费总额1181.1万元,其中国自然基金获批经费444万元,位居深圳医疗机构前列。
编辑 李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