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字里人间——性灵小品百篇
2021-05-28 22:56

《字里人间——性灵小品百篇》

丁时照 著;龙 二 绘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12月

定价:58.00元

☆ 内容简介 ☆

一部妙趣横生的文史小品文合集。

君王也爱撒娇,夸出来的魏晋美男,“网红”关羽……作者从史书、笔记小说中品人、说事,无论是对帝王、权臣,还是对僧人、墨客的独到解读,都落笔在现实与历史的纠葛和张力之上,对现代人为人处世有借鉴意义。

本书收录了资深新闻媒体人丁时照的100篇读书札记,是他对古往今来治乱兴衰长期思考的结晶。他从史书、笔记小说中品人、说事,无论是对帝王、权臣,还是对僧人、墨客的独到解读,都落笔在现实与历史的纠葛和张力之上,对现代人为人处世有借鉴意义。且文章短小精悍,有趣易读,符合当下人们的碎片化阅读习惯。

此外,本书选用了文人画家龙二绘制的近50幅画作,水墨画传神地描绘了经典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而个人风格更为鲜明的油画,则颠覆了人们对历史人物形象的传统认知,让人耳目一新,与文字相映成趣,既古典又现代。

值得一提的是,整本书的装帧设计清新典雅。腰封、护封和环衬采用了雅丝纸、竖纹裁切,整体采用蓝灰色调,充满灵气。

☆ 作者简介 ☆

丁时照,大别山人,出生于湖北黄冈麻城市。高级记者,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深圳晚报总编辑、深圳商报总编辑,现任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深圳特区报总编辑。从事新闻工作至今36年,获广东新闻最高奖“金枪奖”、深圳公益最高奖“鹏城慈善奖”。已出版专著《记者只问3个问题》《财智英雄》《财智传奇》等。

龙二,十万大山人,出生于广西钦州浦北县。艺术家,幼读经史,涉猎诸子百家,精通诗词歌赋,从事文史哲和文艺批评写作,以及油画、书法、陶瓷、水墨等艺术创作,其作品别具个人风格。出版专着《龙二属牛——龙二文学艺术作品集》。

☆ 编辑推荐 ☆

作者丁时照为从业30余年的资深新闻媒体人,善于挖掘历史中的微光,文笔轻松活泼。他以新闻人的眼光,旧书新读,视角新颖独特,观点鲜活有趣,在品评中可见世间万象、人生百态。

出于新闻人的自觉,书中篇章往往离不开对现实的关切,《“网红”关羽》《带货帝》《两个县令》等,关注的视角和落脚点大都与当下紧密相关;也从书中发现世间万象、人生百态,《鹅笼书生》《驴鸣悼亡》《朋友当如是》《真会骂人》,找到现代人为人处世的借鉴;还有不少抒发性灵之作,妙趣横生。

文人画家龙二先生的画作也为《字里人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彩墨画传神地描绘了经典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用色典雅又见新意;最有趣的是个人风格非常鲜明的几幅油画,《墨子和一辆掉链子的自行车》《孤灯的传说·勾践》,表现形式是现代的,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但精神内核又与古典契合,与本书文字遥相呼应,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 作者序言 ☆

月如钩(序一)

丁时照/文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用“月如钩”做笔名?

因为姓丁嘛!丁钩丁钩,所以月如钩。

生活中,带钩的物件,给人感觉其实不好,更有人无法面对锐器。心理医生说,这是尖锐恐惧症。然而,月如钩则不然,因为历代诗词大家的吟咏,弯月温润如玉,所以月如钩不烦人。

最大的毛病是,用它做笔名,有点“娘”。

宋代名臣蔡襄的孙子蔡伸在一首词中写道:“天如水,月如钩。正新秋。月影参差人窈窕,小红楼。”意境明显是花间词风情,娘娘腔重,我所不喜。

南宋丞相吴潜,因为元兵南侵,忧国忧民,词风格调悲愤,感慨特深:“云似絮,月如钩。忆凭楼。蕙兰情性,梅竹精神,长在心头。”词风激昂凄劲,真男儿语。

最有名的当然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悲痛沉郁,意境寂寥。锥心怆痛,哀婉并俱,词风感人。

▲《字里人间》插图《汪洋孤舟》

当然不是因为“月如钩”有诗意才用它,也和新闻职业有关。干媒体的,熬夜不叫熬夜,叫正常上班,我们的清早,是大家的子夜。无数个夜晚,我和同事工作至深夜,推门而出,人散后,一弯新月天如水。如果当天的内容好,可以吹着口哨下班;如果当天的内容不尽如人意,只能在报社门前的台阶上,看着夜空呆坐一阵。此时不论天上有月无月,心情都不透亮。

用此做笔名,更和家人有关。家父四十多岁去世,留下祖父、母亲和我们兄妹四人。那时我大学还没毕业,当时就以“月如钩”为笔名,因为月如钩隐含双亲姓名,也是希望从残缺中找圆满。古人说:“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见亲字必避走。好在现代观念变了,否则,断不敢造次。

当然,从豪气干云、丹辰旭日的角度来讲,钩还是一件兵器。“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摘取弯月做吴钩,有不屈的意思。抬头看天,见惯云卷云舒。同样月如钩,有新月残月之分。同样是弯月,有人看到残缺,有人看到圆满,更有人看到从残缺走向圆满。

所写小品,陆续被《读者》《特别关注》《青年文摘》《意林》等杂志转载。然后和着名人文画家龙二先生合作,百篇文字百幅画作。文一半图一半,合起来就是满月。月圆月缺月如钩,笔名翻成序言名。

就是这样。

▲《字里人间》插图《孤灯的传说·勾践》

滥竽充数(序二)

龙二/文

人生来就孤独。

至于孤独,形形色色,大抵都是一样的知音难觅,夙愿难偿。

太史公在《货殖列传》中有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以为名利这玩意只是让人在稻粱谋之余,提供点吹资,卖弄点狗皮膏药罢了。作为物质的皮囊需要物质来维护,这是物质的孤独。

我很想像庄子一样物我两忘,把自己视同尘埃。可后来想,中国也就一个庄子,再有也只能是“装子”。作为精神的世界需要精神来充盈,这是精神的孤独。

因为孤独,我们寻求另一种相互温暖。

▲《字里人间》插图《知音》

我有时对自己的出世之想深感愧疚,因为我活在公元2020年,而非公元200年,精神遗失在过去。

想想老婆孩子,还得舞文弄墨,希望弄点碎银赖以维生。生活在当下,物质掉队于主流。

事实上很多人不懂我的率真,浪费了我的殷勤。物质与精神的不匹配,人与人的错位,造就了当代的孤独。落寞的日子,我就像孟尝君的门客冯谖一样,喜欢摆弄手中生锈的铁片,坐在无人问津的陋巷使劲弹啊使劲弹。

我自幼未能程门立雪,师出无名,不善经营关系,这直接导致我的不伦不类。就像那只既不是飞禽也不是走兽、既是飞禽也是走兽的蝙蝠,和众生有点格格不入。

▲《字里人间》插图《程门立雪》

不过,我也遇到过一些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老丁就是一个。

老丁是一个新闻工作者,非要和他找点共鸣感,大抵就是彼此都能码字,然而也不尽相同。

我是一个来自偏远之地的山村野夫,兜里揣着几本祖宗留下的线装书,穿一双人字拖就出了山;老丁是复旦大学孵出来的蛋,也不知道他读的啥书,却下了一些文史哲的蛋。

他总是在忙,不是开会,就是夜班;不是谈策划,就是搞经营,为了那份没告诉我的薪水,总是三更半夜码字。平时和他说不上几句话,挺无趣的。

有次我路过他单位,过门而没去拜访,就顺手在微信问候了他一下,他回了四个字:“雪夜访戴”。

俨然把我和魏晋高士王徽之作比,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过门而不入。也不知他是想我去看他,还是觉得如此甚好。

老丁最近写了一百篇白话文史小品,邀我共筑其雕龙华章,描红添绿。盛情殷切,颇有添香之意。就我而言,只好附庸风雅,滥竽充数。

因为和老丁是文图合集,他要我给自己的画作写序。我觉得自吹自擂挺傻的,又寻思着不能太过分,怕客大欺主,所以,心怀忐忑,信手涂鸦。也不知道他理不理解,突然感觉很孤独。

▲《字里人间》插图《高山流水》

☆ 精彩书摘 ☆

晋人干宝眼中的时尚

(原文章标题为《依旧媚人》)

虽说“各花入各眼”,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潮流,可是,有的流行却像流感,看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知何时,不知何故,卷土重来未可知。

晋人干宝《搜神记》在志怪之余,也志时尚:汉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

这些近两千年前流行的妆容,现在来看,依旧不陌生。由于语言的变迁,有的不解释还能明白意思,如“愁眉”“啼妆”。有的要稍加解释,如“龋齿笑”就是笑起来像牙痛,意思是“不高兴的笑”。有的则要连蒙带猜,如“折腰步”。腰折断了,走起路来肯定是摇摇晃晃,其步态应该类似今天的“街舞”。

▲《字里人间》插图《子曰·春秋》

干宝不仅关注妆容,也留意服饰。他说:“灵帝建宁中,男子之衣好为长服,而下甚短;女子好为长裾,而上甚短。”这个好理解,就是男的上衣特别长下面特别短,女的裙子特别长上面特别短。

如果说东汉与两晋隔着代的话,那么干宝在叙说“三国”的前朝旧事时,也讲到服制。东吴后期,“衣服之制,上长,下短,又积领五六,而裳居一二”。也就是说,当时衣服的形制,上衣长下衣短。上面穿衣五六件,下面着裤一两条。这样的“时尚”,在干宝眼里,与鬼魅同列,皆可“怪”也。

所谓时尚,干宝认为,都和政治相关。衣服上下的不均衡,说明“上有余下不足”,就是“国富民穷”,结果天下大乱。“愁眉”“啼妆”的源头是当时把持朝政的大将军的妻子所为,其最终被皇帝灭族。“堕马髻”是个什么鬼?就是发髻偏向一边。这让人想起“徐妃半面妆”的典故。徐妃就是“徐娘半老”里的徐昭佩,她是妃子,与瞎了一只眼的皇帝关系很不好。每次皇帝来,她就用头发遮住半边脸相见,这样明目张胆地嘲笑,次次都把皇帝气个半死。最后,皇帝逼她自杀。唐李商隐《南朝》云,“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即言此。

时尚与政治脱不了干系,时尚是政治的表象,政治是时尚的风源。当然也不用上纲上线,直接关联。现在流行的玫瑰妆、桃花妆、烟熏妆、猫眼妆不过就是一种时尚而已。时尚是主动的流行,流行有时却和时尚不沾边,譬如现在流行人人戴口罩。

▲《字里人间》插图《瞎掰》

什么,关羽也是历史圈的人造偶像?

(原文章标题为《“网红”关羽》)

严格来讲,将关羽说成“网红”,是降格。但是,降格以求,梳理他走上神坛之路,对于我们打造爆款不无裨益。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的关羽。

《三国志》记载,身有“案底”的关羽,和张飞一起投奔刘备。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建安五年(200),关羽被曹操俘虏。于万人之中,取颜良首级,解白马之围。曹公上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重加赏赐。关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追随刘备而去。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攻打曹仁。曹操派大将于禁助战,关羽生擒于禁,斩杀将军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打算迁都以避其锐气,被劝阻后,遂联合孙权,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最后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字里人间》插图《西行路漫漫》

作为一员武将,关羽能力出众。但是,大意失荆州,刚而自矜,以短取败。历史上战功超过他的武将多了,何况自身缺点一大堆,为何只有他一人超凡入圣?

小说中的关羽形象丰满,《三国演义》为其集大成者。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话本和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小说给关羽加上一系列的“光环”:桃园三结义,青龙偃月刀,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解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上捉放曹,领兵攻取襄阳,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刮骨疗毒,败走麦城,被杀谢幕。这一系列精彩绝伦的故事,将关羽成功地塑造成忠义仁勇的典型,满足了民间的英雄崇拜情结。

▲《字里人间》插图《学啄木鸟钻木的燧人氏》

神坛上的关羽体现共同价值观。靠皇帝加封和官方推崇,他从英雄升级为神明。据不完全统计,北宋到清末,历代皇帝一共给关羽加封二十二次。每一次的“加封”,都是价值观的一次背书,也是一次品宣。官方看中关羽的“忠”,民间推崇关羽的“义”,宗教赞扬关羽的“信”。关羽被尊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关羽成“网红”,是各方齐抓共建的结果。首先,外在条件不错,美髯公。其次,内容给力,为人忠信,国士之风;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忠君不二,九死不悔。再次,先天不足部分移花接木,以长补短。一柄好看不好用的青龙偃月刀让他威风凛凛,不为金银财宝所动的性格让他成为财神,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有代入感,都把关羽当作自己的保护神。

这样的“网红”关羽,实为人造的偶像。

(原标题《字里人间——性灵小品百篇》)

编辑 编辑-关越(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