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温建春:模具“老师傅”立志培养新一代工匠
读特首席记者 陈震霖
2019-05-13 08:07

温建春向学生讲解模具制造技术。

小到U盘、手机,大到汽车、飞机,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在量产中都要应用到模具。有“工业之母”之称的模具制造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深圳,不少生产线能把模具加工精度精确到0.001毫米。这是什么概念?0.01毫米就是一根头发丝的直径,0.001毫米便是其十分之一。

而这一切,离不开模具师傅的付出。

“制造业的强大离不开模具行业的强大,而一些高精度零件的加工,需要具备超高手艺的模具师傅来完成。”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工培训部部长温建春是一名从业27年的模具“老师傅”。

3年前,曾在全国行业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已经被评为宝安区高层次技能人才的温建春从生产一线走上讲台,干上了这件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以期培养更多新一代技能人才,为建设“制造强国”锻造坚实的基石。

18岁就明白“懂技术可以很值钱”

近几年,制造业领域的对德合作一直是热门话题。早在几年前,温建春所在公司就聘请了德国的专家团队参与公司管理,德国专家不久后就提出,要引进德国的“双元制培训”来进行人才培养,即进行校企合作,“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厂”。

公司也成立了技工培训部,温建春成为负责人。“被委以培训人才的任务,可能与我一直以来勤于学习、善于总结经验和乐于分享经验有关。”1991年,18岁的温建春高中毕业后就进入模具厂打工,从一张白纸到成为“模具工高级技师”,靠的就是思考和钻研。

“当时我的工资是200元,而香港过来的模具师傅是七八千元。我从工资待遇的差距看到了懂技术可以‘很值钱’,我就下定决心要学,因为我还年轻,一定可以学得会。”温建春说,他会为了一个技术问题缠着师傅不放,也会为了找到某本参考书籍耗几天的时间,“不像现在,搞不懂的问题可以上网查。”

“有一次,我向一位老师傅借了一本机械制图的书,那本旧书封面已经很残破了,所以我还回去时,给它精心做了一个漂亮的封面。但老师傅却说不要了,留给了我作纪念。”温建春有些惋惜,后来不知怎么也找不到那本书了。

1991年的那一个车间里,和他一样的年轻人有8个人,可是能在模具行业走到今天的,只有温建春一个人。为什么?“你要知道,那个年代虽然不像今天这样有丰富的娱乐生活,但是也有很多诱惑的,比如我就几乎从不去看电影。”从业早期的日子里,温建春满脑子都是工作,“我只要见到任何一个塑胶产品,都会想它的模具是怎么做出来的。”

一项技术革新提升加工效率200倍

幸运的是,个人的成长终究追赶上了深圳整个模具产业、乃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让温建春印象最深、也能称之为技术“分水岭”的标志性产品,便是来自日本某知名车企的订单。

在这之前,他接触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日常塑料制品订单。而这一次,需要制作的是一个汽车发动机上的护板的模具,是一个标准件,要求非常高,客户不仅要求结果符合标准,连生产过程也有一套标准。

“结果我们第一次就非常成功,后面订单也就源源不断地进来了,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效益。目前国内也仅有两家能生产。”

2006年开始,温建春走上了管理岗位,担任公司模具一厂副厂长,还先后筹建了模具二厂和模具五厂,并担任模具二厂厂长和五厂厂长。

虽然是“厂长”的管理岗位,但温建春仍把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留在了一线车间,因而,其琢磨出来的一些创新变革,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比如,一种“互换型刀具”,使原来加工一处零件特征需12-15分钟,使用新型刀具后仅需时4-5秒,加工效率提高200倍,目前仍在产生效益,累计节省加工成本约500万元。

又比如,一种“可调夹具”,使得原来需反复制作、一次性使用的夹具,变成了可调式、可无数次反复使用的轻便快捷型夹具,不仅节省了制作专用夹具的成本,也大大缩短了模具生产周期,填补了行业的技术空白,多年来累计节省加工成本约1200万元。

专职人才培养,让“老师傅”更有成就感

温建春所在的公司银宝山新,是国内模具行业的佼佼者,也十分重视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2016年初,公司在总部规划了1200平方米的场地,成立技工培训部。

在德国专家领导下,通过与深圳技师学院、宝安职校等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开展“双元制培训”。“双元制”学生享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入学就能领工资、买社保。

实施“工学结合”,学生学习期间大部分时间将在企业从事技能训练和实际生产工作,实现了学校培养与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有效解决学校传统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一些深圳市对口帮扶市县的贫困生。“这对他们来说,既能学习一技之长,又减轻了家庭负担,因而倍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学得认真也刻苦。”专职人才培养工作,让温建春更有成就感。现在,他上午讲理论,下午讲实操,把毕生所学都倾注在学生身上。

3年来,温建春共培养了143名技术工人。温建春自豪地说,“去年,有1名学生被集团公司评为‘十佳新人’,要知道这可是有着8000人的集团公司。”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一名产业工人,我亲身经历了国家制造业的逐步强大。未来,我们要加快缩小与先进制造业强国的差距,培养更多新一代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温建春说。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陈震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