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到底是什么?
它与生活和城市发生着怎样的关联?
自4月19日开幕以来,
持续多日的2019深圳设计周
热度不减,
诸多的设计活动
遍布深圳的多处文化场馆,
让市民可以零距离感受设计的魅力。
正是设计赋予了城市想象的翅膀,
给城市与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
▲设计活动遍布深圳的多处文化场馆,让市民可以零距离感受设计的魅力。
设计增强互动性
今年深圳设计周的卫星展之一——“观念识集ing”正在深圳湾万象城3楼前檐书店展出。此次展览展出包括植原亮辅、渡边良重、wabisabi组合、柿木原政广、特鲁利·欧卡莫伽等来自日本设计师的作品。在现场,观众或被高颜值的塑胶花瓶所吸引,或在清酒表演区体验日本酒文化,或在陶器餐具展区流连忘返,或着迷于卡牌游戏,非常热闹。
▲今年深圳设计周有许多受欢迎的卫星展,位于深圳湾万象城3楼前檐书店的“観念識集ing”(简称:观念识集)就是其中之一。
游戏设计师特鲁利·欧卡莫伽与平面设计师柿木原政广合作的卡牌是小朋友们的最爱。其充分活用了六边形的特性,通过将平面卡牌叠加,获得立体的视觉享受。设计师在六边形卡片上做出了很多种构思,创作了多款游戏。
现场还有许多有趣又好看的展品,比如陶器餐具、空气盆栽、类似狼人杀的卡牌游戏Monster等。观众周女士说,“每一件展品都会让你的生活更丰富。”
设计表达“城市记忆”
什么才是一座城市最深入人心的属性?是创意的设计、奔放的文学、绮丽的媒体艺术,还是地道的美食、匠心的手工艺、怀旧的电影又或者传统的音乐?让当地设计师、艺术家,和前往过或者向往过某座创意城市的“城市关系户”为你共同解答。
公共参与,设计加持
我与1m³城市
2019深圳设计周-创意城市展,面向脑洞清奇的“城市关系户”用生活中的现成品表达自己的“城市记忆”。还邀请来自创意城市的设计师和艺术家用一件作品诠释自己所在的创意城市。
经过一个月的征集和筛选,以物品数量为票数,组委会最终从180座创意城市中敲定了20座,作为本届创意城市展的主人公。
日本——名古屋
泰国——清迈
阿联酋——迪拜
中国——北京,上海,深圳,长沙,景德镇,香港
意大利——米兰
波兰——克拉科夫
德国——柏林
西班牙——巴塞罗那,塞维利亚
荷兰——乌特勒支
芬兰——赫尔辛基
英国——格拉斯哥
法国——圣埃蒂安
多伦多——加拿大
美国——西雅图
1m³城市
体积限定一立方,城市想象不限量
城市,是人与人产生关系的场域,是“我”与人群的聚落之所。“城市”于当代人而言,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物理空间,而是个人身份、背景、情感的寄居地。“我”与1m³城市,为入选的20个“寄居地”各自预留了1m³的半开放空间,容纳根植于生活的设计作品、艺术创作和生活现成品。
深圳本土设计品牌“有礼有节”和“筑博-联合公社(AAO)”,用不同领域的设计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有爱的深圳。筑博-联合公设(AAO)的“城上绿云”是植入于岗厦村(深圳城中村之一)的装置,该项目一方面承担海绵城市雨水管理的功能,另一方面拓展居民的绿色共享空间。运用易复制性,交互性强的“屋顶绿云”设计理念,在1m³的空间里,表达城市居民与城市空间和谐相处的其中一个可能。
如果说AAO设计物理空间,那么“有礼有节”为我们带来的一帖《落笔心安-美学练字套装》、一本《传家日历》、和一套《食物恋-传家餐桌手账礼盒》系列文创作品,则填充了深圳的“情感场域”。
▲《落笔心安-美学练字套装》
▲《传家日历》
▲《食物恋-传家餐桌手账礼盒》
格拉斯哥(英国)和迪拜(阿联酋)共享同一个1m³,只因讲述这两座城的作品在形式上不谋而合。在英国留学的“瑞滢”,录下了格拉斯哥城大街小巷的声音,剪辑成一首生活的诗;而旅居迪拜的艺术系学生“大地”,居然采集了迪拜不同的声频,重新转化成一首“梵音”。
来自香港的著名设计师黎意雄,在展览开展前一天来到会展中心6号馆,现场完成了他的“香港记忆”——银光闪闪的菠萝油。黎意雄的眼中的香港,在朴实中生长——“一个圆圆的菠萝包,再加上一块方方的鲜牛油,成为美味的特色小食、香港的历史与过去,成就了这一中西文化相交重叠的地方。创新、突破与尝试,焗出一个个美味的菠萝油。”
城市档案
不限时空,1m³的平面表达
有许多的作品,由于漂洋过海的时间限制、作品尺寸的空间限制,无法以实物形式在1m³空的间中展出。此类作品,被组委会收存进了“城市档案”中,以书册和影像的形式展出。
如果某一座创意城市激起了你的表达欲,现场预留了空白的“城市档案”供现场观众自由抒发自己的“城市想象”。留下“我“对一座城市的城市感触和记忆温度,让这座城市变得更“Me”。
共享设计生态
作为2019深圳设计周的卫星展项目分会场之一的深圳“共享设计生态”创新大展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来自意大利的新锐设计师设计了一款极具“意大利味”的展场,将人们熟知的意大利经典元素巧妙地隐藏在当代性的设计之中,使得展场本身也成为看点。
策展团队部分代表作
Talents in SZ展位和格局展示理念。Talents是深圳创意周的先锋活动,旨在搭建一座设计师与制造业沟通合作的桥梁。该项目希望通过这样的创意空间形式,将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本地及海外设计师聚合起来,以开发设计本土自主创意产品为导向,将深圳打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之都。
Design Loft是深圳创意周期间的一个展区,聚集了深圳小有名气的几家家具设计工作室,致力于将设计理念融入到创意产品开发过程。
深圳会展中心的主入口成为这次深圳创意周的主展区。这个区域暂时变身成了一个游乐场,人们可以四处玩耍、看、摸、感受、跳跃、拍照或者可以来一场有意思的互动。这次展会真可谓是一个神奇的空间,将给参观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共同见证深圳创意周上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设计巨蛋展馆曾在深圳家具设计展期间展出了Kartell, Moooi and Magis的代表作品。
在此次大展上,来自马来西亚、意大利、中国香港和深圳的行业大咖们共聚一堂,就科技与设计融合发展、产业合作等展开交流和案例分享,阐释设计思维与过去的连结以及对未来的创想,活跃设计与各领域的跨界交流,可谓是一场多赢的创意大展。
深圳设计周国际亲子设计展,探析奶爸设计师背后的故事
4月23日,作为深圳设计周卫星展项目之一,“美学启蒙 价值延续”国际亲子设计展在深圳南山博物馆举办,共计21位设计师参加了本次展览,其中多位设计师是红点奖、IF设计奖或美国IDEA金奖的得主,也有人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具潜力设计师top30,而占绝对优势的19位奶爸设计师,也让本次展览有了“奶爸设计师”亲子展的美誉。
80后奶爸们在思考什么?
据策展机构Lil Friends透露,本次展览共邀请了21位设计师,其中19位是奶爸设计师,基本上以80后设计师居多,其中包括3位德国红点奖得主,4位iF设计奖得主,2位美国IDEA奖得主和2位福布斯提名设计师。奶爸设计师们分别来自产品设计、玩具设计、编程设计、机甲设计、舞台美术设计、人工智能设计和新媒体艺术设计等不同的领域。但他们不约而同在进行一项探索性工作,为孩子设计一件作品。他们希望可以通过作品和孩子对话,“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留下想象力的种子”。
策展人姚朔表示,80后奶爸设计师在亲子产品设计时,更喜欢用“平等”、“尊重” 、“本真” 、“连接”、“想象力”等词语描述设计理念,体现了新一代奶爸在亲子陪伴方面更为成熟多样的思考。
编程教育产品设计师、美科科技创始人李溪认为亲子陪伴应该“放下成年人的傲慢,坚持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舞美设计师冯磊认为,“孩子和哲学家的感觉很像,往往成年人眼中特别复杂的事情,也许孩子一句天真但认真的话就能解决;而且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并不幼稚,孩子的思维可以和我们一样成熟,只是他们还不善于表达”。
婴童产品设计师向华曾连续获得德国红点奖和iF设计奖,为了能更好的理解用户,自己甚至参加过高级育婴师的培训,关注妈妈群和公众号,研究国外先进的育婴知识和文献。在他看来,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即使是1岁左右的孩子,ta希望和成人有平等对话的权利。“我希望自己的设计,首先能保护孩子珍贵的好奇心和视角,充满善意,这是世界创新进步的原动力”。
奶爸设计师们试图走出打破自己的认知局限,欢乐客品牌创始人黄祐祺认为,“一定要避免用大人的思维去想象孩子的需求”。装置设计师刘楠认为孩子的天性是纯真的,更接近上帝的神性, 大人不要过多的用自己程式化思维给孩子设计,因为“人一设计上帝就发笑 ” 。
奶爸设计展变身趣味游乐园
和以往的设计展不同,本次展览更像是奶爸们暖心设计,给孩子营造的一座可触可感的迷你游乐园。
在展览上,小朋友可以参加益智机器⼈玩具百变小强的运动会,跟着luka绘本阅读机器人一起读绘本,和照明设计师徐冰父子共同完成的装置作品“水怪”合影,可以看到设计师向华获得红点奖、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迷你坐便器,可以坐上法国设计师Aurelien Hivonnet让儿童感受到平等和尊重的沙发,可以DIY设计师李培羽为孩子们设计的海胆笔筒,也可以欣赏设计师刘楠用搪瓷盆为孩子制作的摩天轮,骑上设计师石川用矿泉水瓶子为女儿组合设计的环保摇摇木马,玩一把Biger品牌创始人田雷启发孩子动手乐趣的比儿玩偶保温杯,一睹中国机甲第一人孙世前送给女儿的礼物中国机甲 “大圣号”,著名设计师彭金亮为孩子们设计充满奇幻感的儿童户外营地loop village设计模型,动画设计师黄亮为“熊孩子”社交认知能力启蒙的动画《啾啾》…
在每个作品背后,都包含着设计师希望传递给孩子的特殊情感和价值观,摩天轮的设计师刘楠将自己童年照片和儿子的涂鸦印在搪瓷盆底,制作成一座高3米的摩天轮,他希望这个作品能够延续自己的童年记忆,“只想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儿子,爸爸经历的真实与美好”。而照明设计师徐冰根据儿子涂鸦作品“水怪”,创作的大型灯光装置“水怪”,是因为“我们觉得童真很珍贵,所以希望把一个孩子内心想的“水怪”呈现出来”。
设计师张林的想法,似乎代表了奶爸们的普遍育儿观念“我本身也是玩具爱好者,当我知道有孩子的那一瞬间,我第一反应就是,后继有人了哈哈哈,我可以吧它们传承给儿子”。在他看来。“如何引导孩子认知玩物,才是每个大人的必修课”。
奶爸崛起:谁是创意启蒙的受益者?
策展机构Lil Friends引用第三方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新生儿数量逐年上升,第四次婴儿潮已经来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结合第四次婴儿潮,预计到2025年0-14岁儿童将达到峰值约2.72亿人,2015-2025年是中国第四次婴儿潮的高峰期。
随着80后90后人群步入结婚生子的阶段,新一代中产阶级家庭已经成为儿童消费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育儿观念由抚养转向精细化养育,这种转变亦将带来亲子产业消费体量和深度的巨变。
但与此同时,由于80后家庭工作生活压力,亲子陪伴品质不高,甚至男性普遍性缺失现象严重。与此同时,一些男性主动以奶爸身份参与到育儿和亲子成长过程中。策展人姚朔认为,这一现象延伸到设计领域,奶爸设计师将独特的情感参与和亲子陪伴经验,融入到设计工作,既是设计者又是使用者的身份,为亲子设计带来了鲜活力量。
“为孩子设计一件作品”,这种传统可以追溯到远古农牧时期,家庭男性为孩子制造弓箭等玩具,这种行为包含了传授技能、成长陪伴和传递价值等多重目的,这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感本能,也是人类社会情感启蒙与价值延续的源起。
姚朔表示,“此次展览以美学启蒙、价值延续”为主题,关注奶爸设计师这一群体,正是对这一古老传统的呼应,旨在探讨奶爸设计师在构建亲子设计关系中的独特意义,也反思如何改善建构现代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策展过程中,许多参展设计师表示,亲子陪伴其实是一个双向启蒙的过程。来自台湾的新媒体艺术设计师张博智为本次展览设计了一个名为“FacePingPonggg”的互动装置,屏幕可以模仿孩子做出各种表情,还根据表情发出不同声音。他在讲述和孩子的关系时透露,“并非是我让孩子参与,而是他们会主动介入我的作品,他们常常会跑进我的工作室东看西看、东摸西摸,并且针对我正在进行的专案给出「艺术指导」,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对张博智来说,反而觉得是孩子让他找回了童心跟好奇心,这对一个设计工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
孩子们为奶爸设计师带来的不仅是好奇心,空间设计、产品设计与品牌设计师石川表示,“亲子陪伴就是从男孩到男人的自我成长过程;领悟到付出和给予比获取更有价值和意义”。设计师向华则将之概括为“育儿就是育己”。
奶爸设计师们的工作环境本身,对孩子则是一种创意启蒙教育。产品设计师、Biger品牌创始人田雷表示,家里有很多的马克笔和制图工具,可以和孩子一起体验一个设计师的工作环境和内容,这些工具她会很好奇,也是能让她有更多创造力的源泉。产品设计师、传习家具创始人彭文晖则通过“一起在各种动手游戏中体验不同的世界,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而字体设计师、仓耳字库创始人严永亮坚信“要让孩子从小看好的东西,接触基本的审美素养引导,汉字是最合适不过的一把钥匙”。
编辑 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