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隆平院士曾经耕耘过的土地上,坪山碧岭人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悼念仪式

徐剑/文 朱洪波/摄影
2021-05-27 20:00
摘要

5月24日,大雨滂沱,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追悼会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在深圳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袁隆平院士曾经耕耘过的土地上,这里也为他举行了一场简朴而隆重的悼念仪式

5月24日,大雨滂沱,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追悼会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在深圳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袁隆平院士曾经耕耘过的土地上,这里也为他举行了一场简朴而隆重的悼念仪式,近200人前来院士曾经驻足、生活过的地方,向院士遗像敬献鲜花,挥泪送别这位国之功勋。

在悼念仪式现场,这里布置得简洁庄重,气氛肃穆,正中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横幅,下面摆放着他的遗照,据了解,这张照片拍摄于1995年,当时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而在照片两旁竖幅写着“创杂交水稻福泽遍布大地,赴极乐天堂星光闪耀太空”。

“袁隆平院士在深圳留下很多足迹,为深圳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各界强烈诉求下,今天我们在深圳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设立袁隆平院士的悼念厅。袁隆平院士虽然离开了但是他的精神一直鼓励着我们,我们将继续他的未竟事业,努力实现他的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龙岗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员孟祥伦是袁隆平院士弟子武小金的学生,当天的悼念会便是由他组织。

孟祥伦告诉笔者,袁隆平院士先后来到深圳有十多次,在他住的院士楼旁边,就是水稻田,每次过来不论工作多忙,他都会亲自下田看看,我们从跟他交流的过程中,能深刻的感受到,他那份勇攀高峰、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科研精神和胸怀天下苍生的情怀。

“袁隆平爷爷,您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的骄傲!您曾说过,中国的杂交水稻不仅是中国的,且是世界的!袁爷爷,我爱您!我一定珍惜粮食,好好念书!”在悼念仪式现场,一位佩戴红领巾的小女孩特地手写了一封信,献给袁爷爷。她叫周沫子涵,今天她是和妈妈一起来到这里,沉痛悼念可敬可爱的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院士与深圳的渊源要从2004年说起。为了实现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育种目标,2004年4月,74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来到深圳选址,相中龙岗区坪山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龙岗区合作,兴建国家超级杂交水稻基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当年10月,这里便取得喜人的成果,有关专家对48亩实验田的超级杂交水稻晚稻的实测结果表明:水稻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稻谷千粒重达27%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

2011年5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碧岭基地揭牌仪式在深圳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举行,此举也标志着碧岭农科园正式成为中国农科院的合作科研试验基地。据了解,当时的碧岭农科园,形成了袁隆平院士、香港大学辛世文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等3名院士带头,具有20多名正副教授和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科研队伍,完成了10多个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具备较完善的农业科研基础。

截止到2018年9月,“深优”品种全国推广3600多万亩,袁隆平杂交水稻试验田在深结硕果。农田累计增产25亿公斤以上,农民累计增收超过40亿元。试验田的科研人员孟祥伦说,“当年选择深圳这块地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团队要研究的是适用于南方种植的杂交水稻,这里的环境正好符合条件;另一方面深圳市政府和龙岗区政府对于推进农业科技化支持力度非常大。”

(来源:南方+)

编辑 汪新林


(作者:徐剑/文 朱洪波/摄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