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活力大湾区爱上红色长沙”——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摄影师、网红大V聚焦长沙”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湖南板仓杨开慧旧居。
杨开慧是出身于长沙书香门第的闺秀,杨家一门有杨开慧,杨展,杨开明3名烈士。毛泽东夫人杨开慧是毛泽东早期情感生活中浪漫爱情的营造者,也是毛泽东革命活动的坚定支持者与伙伴。青年毛泽东在长沙遇到了他的初恋爱人杨开慧。杨开慧的父亲,是第一师范的名师杨昌济。在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毛泽东深得杨昌济的赏识。杨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教后,还介绍毛泽东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管理员。
1920年,相爱的毛泽东与杨开慧从北京返回长沙,两人结婚组建家庭,居住在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并相继诞下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个孩子。
在杨开慧故居,记者见到了杨开慧藏匿于卧室后泥砖缝中的手稿,这份手稿被藏匿了52年,陈迹斑斑,笔迹娟秀,手稿字字情深,如泣如诉。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念我远行人,何日重相逢?”杨开慧在字里行间里所袒露的,是对丈夫刻骨铭心的爱与思念,对幼子的深深眷恋和对革命情谊的动情追忆。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在生命最后一刻,她深明大义,英勇赴死。在就义前,她说:“死不足惜, 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用生命守护了党的秘密与尊严。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在杨开慧故居中,记者拜读了毛主席为亡妻所作的悼亡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词中扑面而来的真挚与深情,让参访团所有人为之动容。这是一段对浪漫感情的追思,更是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以及一曲为革命烈士谱写的忠魂颂。
为了纪念杨开慧烈士,如今的板仓已改名为“开慧镇”。镇内杨开慧纪念馆,由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杨开慧生平业绩陈列馆以及杨公庙四部分组成。
如今的开慧镇,还建成了爱情湖、花海、风情街、露营基地等旅行度假项目,人们来到这里,可以感受这座“初恋小镇”在和平时期的岁月静好。
(原标题《“活力大湾区爱上红色长沙”红色文旅主题采访之杨开慧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