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堂|岂能将童模当成童工?

读特记者 张雪松 张会
2019-04-22 09:15
摘要

童模成职业,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变了味

近日,一段女童模被亲妈踢踹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除了打娃行为被网友愤懑声讨,该事件更是将童模群体推入公众视野。有知情人透露童模基地内幕:童模不听话就会被打,工作时间超长,又累又苦,这在“圈内”却很正常。

对此,网友反应不一。有人认为,小孩子参加商业拍摄活动,既能增长见识,也能提高能力,是好事,但应以尊重孩子为前提;也有人认为,那些童模被家长当成“摇钱树”,实际上就是在做“童工”;还有人呼吁,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请把孩子的童年还给他们!

童模成职业,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变了味

@沈彬:让孩子去适当参加一些广告的拍摄、走个秀、当一次花童,也算增长了孩子的见识和阅历,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这可能成为他们一生的精神财富。但是,当童模成为一个职业,成为一个谋生行当之后,就变了味,让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变得铜臭味十足。

@辛子:小孩子参加一些商业拍摄活动,既能增长见识,也能提高能力,是好事,但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李海云:童模的成长需要家长和其他人给予及时引导和帮助。如果引导不好,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被带偏,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正常生活。

@粽六六 :对于我来说,一个下午艺术照的拍摄时间,我都担心宝宝会不会太辛苦。真不知道那些童模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想的!

@彩色米妮:让孩子在正常环境下健康快乐长大就好,何必这样?那些做父母的拿孩子当赚钱工具,实在太残忍了!

孩子不是私有财产,更不是“摇钱树”

@xi-do:很多父母都想方设法地把孩子送去做明星、做模特,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其实他们完全不关心孩子到底愿不愿意、开不开心。

@胡新华:童模的母亲肆意踢打自己的孩子,在他们的心里,那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赚钱工具、摇钱树。

@诗经故里人:做童模,很容易让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间段,错过了成长中关键的东西,缺失了关键的教育引导,甚至有可能被误导。

@daisy:过早地接触名利,生活在闪光灯下,会不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他们失去了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会不会成为人生中无法弥补的缺憾?

@王平:虽然多接触社会对儿童来说是一个好的锻炼机会,但可能导致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健康发展权受到侵害。从长远角度来看,更应关注到儿童形象和符号是否被滥用的问题。

@蔓蔓:有的人觉得童模被打只是一件小事,但这真的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孩子还小,赚钱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作为家长,让孩子适当地体验生活就好,不能把孩子当“摇钱树”,明码标价出售自己的童年,这样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路人甲:应该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可以和同龄人一样,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奔跑玩耍。若一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这样的家长无疑是极度自私的。

读特热评:依法保障儿童权益 给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哪怕没有暴力殴打,让孩子早早踏入“圈子”,非自愿地曝光、表演,过早品尝人世间的冷暖炎凉,这是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和闪光灯、出场费相比,孩子更需要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有所作为。公安机关可依据《反家庭暴力法》,对打孩子的家长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教育部门、街道及共青团组织可主动介入调查,依法保护儿童的休息权、受教育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应对童模拍摄行业做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目前,已有110家淘宝店联名呼吁规范童模拍摄行业,推动童模保护,这也是个加强行业自律的好机会。请爱护每一位儿童,给他们一个充满阳光的童年。

编辑 张会

(作者:读特记者 张雪松 张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