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为不为违法纪!“太平官”不太平

读特记者 清如许
2019-04-17 09:44
摘要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纪法小课》栏目刊发文章,以此为例,说明不作为、不担当的干部不仅违纪。

近日,广西柳州的出租车乱象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日前,柳州市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专项整治进展:多名负责人因不认真履职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还有负领导责任的干部因在出租车行业管理工作中不作为、不担当被立案审查和监察调查。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纪法小课》栏目刊发文章,以此为例,说明不作为、不担当的干部不仅违纪,甚至违法。本期“廉议汇”就此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然玉(四川成都 媒体人):有些不担当、不作为,既违纪又违法,这应该是常识,但很多人乃至公职人员却对此缺乏明确认知。根据相关法律,不作为情形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就涉嫌违法,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事实上,许多不作为本质上就是一种玩忽职守、严重渎职的行为,在法律上被追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些官员将不作为当成避免出错、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殊不知此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当为不为,正常的工作无法展开推进,公众的合理诉求无法得到有效回应,这必将激化矛盾,造成公共利益受损。严肃治理不担当、不作为的“太平官”,用好法律工具乃势在必行。

苑广阔(广西桂林 职员):之所以要在纪律处分之外,对因不担当、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干部依法进行立案审查和监察调查,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是因为其行为会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严重损害。

在此种情形下,如果仅仅给予当事党员干部以纪律处分,就可能出现后果和处罚不相称、不对等的问题,是对不担当、不作为的一种间接纵容,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江德斌(浙江台州 职员):有些干部缺乏责任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占了位子却不认真履职,对工作消极应付,对群众合理诉求不积极作为,不仅违纪,而且涉嫌违法,理应对其予以问责处罚。

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太平官”进行追责,给他们敲响党纪国法的警钟,目的就是为了揪出负面典型,鞭策广大干部,扭转庸懒无为的歪风邪气。要让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到,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如果还不“换脑子”,那就要“挪屁股”“换位子”,甚至还要承担相应的纪律处分和法律责任。这将会倒逼出广大干部实干担当的精气神,提高工作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编辑 胡玮莹

(作者:读特记者 清如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