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圳新发肿瘤病例近2.6万例 患病女性数量较男性多
​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周速敏 文/图
2019-04-15 19:35

2019年4月15日-21日是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主题为“抗癌路上,你我同赢”。15日下午,深圳市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在深圳龙城公园拉开帷幕。记者获悉,2018年深圳新发肿瘤病例近2.6万例,患病女性数量较男性多,肺癌依旧位居全部及男性恶性肿瘤榜首,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

为推动癌症的有效防治,践行“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癌症防控战略,深圳2017年启动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该项目每年将针对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大肠癌、乳腺癌进行专项筛查,力图通过实施系列干预措施,使深圳市民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

据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发布的肿瘤监测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深圳累计完成社区人群风险评估近4万例,高危人群临床筛查11631人次,确诊恶性肿瘤18例,良性肿瘤2例,各类阳性病例968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学效益。

女性患恶性肿瘤数量比男性多

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深圳市民生命和健康的最重要慢性病之一。据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公布的最新肿瘤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市共报告常住人口新发肿瘤病例25587例,其中男性11399例,女性14188例,女性数量多于男性。

根据深圳市卫生统计年报资料显示,我市居民癌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09年起成为我市居民首位死亡原因,癌症死亡占居民全死因构成25%以上。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公布的2018年监测数据显示,占据深圳恶性肿瘤前十位的依次是肺癌、甲状腺癌、大肠癌、乳腺癌、宫颈癌、肝癌、胃癌、白血病、淋巴癌、鼻咽癌。其中,男性恶性肿瘤排名依次为肺癌、大肠癌、肝癌、甲状腺癌、胃癌、前列腺癌、白血病、淋巴癌、鼻咽癌、食管癌;女性恶性肿瘤排名依次为乳腺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肺癌、大肠癌、卵巢、胃癌、肝癌、淋巴癌、白血病。(主要癌症发病构成比请参见下表)

深圳将启动重点癌症早诊早治工作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癌症高发,但至少1/3的癌症是可以通过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控烟限酒等措施预防。“健康中国”的口号已经吹响,深圳将如何应对目前的肿瘤现状呢?

记者了解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6部门已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深圳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深圳市癌症防治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指导各级机构开展癌症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今年4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将共同启动2019年城市癌症(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大肠癌、乳腺癌)早诊早治项目,免费为1.5万名40至74岁的深圳户籍或常住居民进行筛查。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将免费对参加者进行风险评估,符合条件的人员将能免费进行相关检查。如果通过检查,发现患有某些疾病,包括癌症或癌前病变,即可以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乳腺癌发病年龄也是偏早的,如果按人口年龄结构来看,深圳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在全国来说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中国医学科学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高纪东表示,远离香烟、饮酒等可以预防乳腺癌,但肿瘤最重要的预防手段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二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95%以上,三期就只有50%,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做一次乳腺检查。

筛查流程图

据悉,自20 世纪80 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策略以来,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已被公认为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径。早在 2012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就正式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目前深圳已建立覆盖全市的以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以开展癌情监测,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重点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将会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癌症防控模式。

“2018年我市常住人口胃肠肿瘤病例为3600例,2017年是3800例,发病率稍微降低了一点,这有可能是老百姓的早诊早治意识提高了。早期的肠癌和早期的胃癌,早发现早治疗的五年生存率达到90%,胃镜肠镜检查是最主要的检查方式,40岁以上的市民可以到医院做胃镜肠镜检查。”中国医学科学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王天宝说。

“我们希望能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普及科学防癌的理念,引导公众远离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对癌症的有效防控。”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底,深圳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将争取到达到60%,成人烟草使用流行率控制在15%以内,居民超重、肥胖率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为遏制癌症增长、降低癌症疾病负担奠定基础。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主办,龙岗区卫健局、龙岗区慢性病防治院承办。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周速敏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