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培养法律人才?专家齐聚深职院热烈探讨

读特记者 林洲璐 通讯员 王瑜 文/图
2019-04-09 21:19
摘要

4月9日下午,人工智能背景下法律人才培养转型研讨会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留仙洞校区举行。

4月9日下午,人工智能背景下法律人才培养转型研讨会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留仙洞校区举行。来自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深圳市司法局、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区人民法院、深圳小法博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齐聚一堂,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秋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深职院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逻辑起点就是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教育的转型。近两年来,深职院一直努力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背景下学校、专业、课程和教师的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希望经济学院及法律事务专业更好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更新,培养新时代复合型法律事务人才。

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江溯博士做报告

研讨会上,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院长陈亮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报告,详细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二级学科的建设实践。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江溯博士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对法律教育的影响》的报告,对智慧法治的内涵、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法务做了重点介绍,提出法律与科技交叉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孙占利教授对智慧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人工智能法律教育应打破法律人的技术“壁垒”,研究技术与法治的耦合,结合科技伦理、技术理性实现法治理性。深圳小法博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张力行教授重点介绍了公司AI裁判机器人、AI裁决书生成系统、合同审核系统、仲裁机器人等法律AI产品的研发原理及其功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文秘专业主任徐飚教授则从全国司法系统书记员的招聘和录用数据出发,提出司法辅助人才急缺,高职法律人才培养必须强化速录教学。

此外,来自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和宝安法院的代表们结合司法实务的工作实际及信息化建设的岗位需求,对司法辅助人才素养提升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林洲璐 通讯员 王瑜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