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田威
在孙子现场演奏追思曲的哀婉乐声中,父亲姜开明的追悼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看着大屏幕上翻动着的一张张生动相片,回忆起父亲一生中的点滴往事,我不禁泪如雨下。
父亲姜开明在他生前的笔记中写道:我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好在机遇和运气还可以……父亲于1935年出生于湖北省鄂州县一个农民家庭,在抗日战争中流离失所,于战火中度过了童年。他真正读书是10多岁,凭借着个人的聪慧和毅力,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到教导主任。1963年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当时身为中学教导主任的父亲参加了学雷锋运动系列演讲,由于表现突出被选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一年后被推荐到新华社湖北分社工作,开始了他长达31年、走南闯北的新闻工作生涯。从新华社湖北分社到广东分社,从普通记者到担任党组成员,他先后采写和发表的消息、述评、调查报告、通讯等稿件近1000篇(其中《人民日报》刊载100多篇)。他还编辑书刊和新闻稿件80多万字,其中有许多有见地、有影响的报道,如:《天门棉区纪行》《社员黄新文劳动致富收入超万元》《南海县农村经济活了》《应当提倡农产品互换合同》,并著有《广东对外经济与贸易》一书。
从1985年开始,父亲被调往深圳特区报社工作,成为报社早期经营管理工作的开拓者和主要负责人之一,在深圳特区报初创期,他和编委会领导一起,带领大家艰苦创业,敢闯敢试,报社广告年收入从只有380万元,到他退休的1996年,广告年收入已超过2亿元,增长50多倍,跻身全国报业营收前列。报社领导和同事给父亲的评价是: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廉洁奉公、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关心群众,是领导眼中的好搭档,员工心目中的好领导。
父亲一辈子都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淡泊名利,不图享受,他常年离家在外工作,有将近10年时间一年只回家一两趟。他从来不忘教育子女和孙辈,直到80多岁,他仍勉励我们要踏实工作、谦虚待人。由于在美国的弟弟家生了双胞胎,父母亲放弃退休后的悠闲生活前往美国照看孙子孙女。父亲是一位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一直以此为荣,他身在海外、心系祖国,常年通过收看央视四套节目,关心国家大事;通过深圳新闻网,了解深圳事,学习新知识。
直到晚年,父亲仍习惯过着简单清贫的生活,他平时最大的习惯就是走路锻炼身体,直到去世的前一天,他仍独自乘公交车逛超市买菜。去年11月,父亲因心脏瓣膜疾患住院,期间我短暂休假前往照料,那是一段让我宽慰而又伤感的日子,看着父亲渐渐苍老消瘦的面容,我感叹岁月的无情,懊悔不能长期在身边照顾他。我每天给他送热水热奶、陪他聊天散步,父亲躺在医院病床上动情地对我说,你过来的这段时间我好享受!在我回国的那一天,他让弟弟买了蛋糕,让我们提前几天为他庆祝83岁生日,到了说再见的时候,看着父亲送别时慈祥的笑容和瘦削的身影,我抑制住心里的伤感、强作欢颜地跟他挥手道别,想不到竟成永别!
父亲虽已永远离我们而去,他那正直、勤奋、坚韧、宽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子孙后辈们奋勇前行!
(姜开明同志1996年退休前为深圳特区报社副总编辑兼总经理)
编辑 李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