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金宝在“面对面”讲座上表达对港片的担忧。
一年一度的香港国际电影节4月1日落幕。一连15天的电影节选映了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30部电影,“亚洲电影嘉年华”实至名归。电影节虽然热闹,却也掩盖不了港片的凋零。在与电影节同期开幕的香港国际影视展上,亮相的纯血港片屈指可数,倒是有不少内地影视公司借电影节、影视展发声。本届电影节焦点影人洪金宝更是在“面对面”讲座中直言香港电影后继无人。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影视剧红极一时到如今的一派凋零,这中间经历了什么?
“习武之人演戏之人需吃得苦中苦”
作为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的“焦点影人”,洪金宝首先在讲座中“回忆往昔”,追忆了当年香港电影盛世时拍戏的趣事。他说自己幼时因为生性顽皮好胜,6岁就被送入于占元创办的中国戏剧学院京剧戏班学习,与其他“元”字辈的师弟元楼(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武等人合称“七小福”。年轻时,做武打演员拍戏很辛苦,洪金宝回忆起与胡金铨导演的合作,“导演叫我跳崖,我就得跳,然而最后电影上映,我发现那一幕根本就没有正脸,根本不需要我跳。”
但是,这就是武打演员的“命”。洪金宝认为,习武之人、演戏之人首先都必须能吃得苦中苦。而从武打演员退居幕后转做武术指导之后,他更是与无数导演合作,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作指导”“最佳动作设计”拿奖拿到手软。洪金宝说,做武术指导最重要的就是配合导演完成工作。“我做武指,一般都会把动作戏剪辑好给导演。但也有导演完全不用的,比如王家卫。”
动作电影是香港电影的旗帜,谈及现状,洪金宝感慨以前香港电影是亚洲龙头,尤其是功夫片、动作片影响了一代人,但现在好多其他地方的电影都比香港的好。他说:“比如托尼·贾也是看香港电影长大的,因为他想成为武打巨星,若是当年没有香港电影,他命运不会就此改变。”而如今,不仅仅是动作电影,其他香港电影也是一片凋敝之景,对此洪金宝表示心痛,他说:“不是没钱哦,钱是大把,就是没有人、没人才,后继无人。”
“保守固步自封成最大死敌”
困扰香港电影发展的人才问题并不新鲜。实际上,近几年总有类似《古天乐今年参演7部电影 一人扛起半壁江山 香港影坛后继无人?》这种报道。不仅演员难见新面孔,导演、编剧、摄像、剪辑、后期各方面的人才均全面告急。洪金宝的感慨事出有因,他痛心地说:“希望香港可以多些动作电影,这是旗帜啊,但现在香港已经没几个动作新星。”他说:“当年电影业旺盛,练功可以做个武打巨星,但现在练功不知道可以做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叫他唱歌、跳舞可以,但让他学武,没人去的。我已经老了,只是发发牢骚。”
香港电影后继无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观点认为,繁盛的上世纪九十年代过后,香港电影好像突然一下子就衰落了,像是一种物极必反的规律。
具体来说,电影人才的“青黄不接”是首要原因。“新一代的电影人才没有培养出来,现在很多人也不愿意说拍电影的事。”影评人伊琪说,“另外,有部分的香港导演比较保守,不愿意去外地合作拍电影,他们一直在拍香港的故事和题材,而好莱坞大片早已席卷全球,香港故事题材的电影受众太少,缺乏电影市场。一些导演北上来内地拍片,也带走了一部分的电影资源和人才,导致香港本土电影工业受到影响。内地资本和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吸引了如陈可辛、徐克等导演选择北上,出现了大量的合拍片。”
至于香港电影引以为傲的动作片,因为科技的进步,电脑特效的兴起,不再需要传统的功夫片,演员不需要会武打,打斗场面完全可以由电脑完成,这也让香港电影功夫片、动作片失去了优势。洪金宝认为,保守和固步自封百害而无一利,香港电影需要与时俱进。与此同时,电影市场的变化也强烈影响着电影的生产与制作,曾经内地没有商业电影,一度是港片电影的最大市场,如今内地电影不断进步,加上欧美大片、日韩电影的引进,人们对于电影的审美需求不断多元化,香港电影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对手,需要加倍的努力。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