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回黑龙江避暑,九月又来到深圳儿子家准备过冬,于福林可以说是一名典型的“候鸟老人”。每年在深圳的这七八个月里,他踏寻深圳的处处景点和街巷,又将所见所闻赋诗朗诵,用诗歌消遣老年时光,借诗歌抒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仅去年一年,有关深圳的诗歌就写了十几首,每一首都精心打磨,充满激情。
从中学起就对诗歌有浓厚兴趣
1951年于福林在黑龙江省出生,自中学起他就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尤爱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浪淘沙·北戴河》……对毛泽东的每首诗词,他都如数家珍。从林业工作退休以后,他就经常自己创作诗词,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在黑龙江时,他经常将自己创作的诗歌向《老年日报》投稿,而在深圳,作为《深圳特区报》的忠实读者,他将自己在深圳的见闻写成诗,多次向本报投稿。
将深圳见闻写成诗
“莲花碧涛荡寰宇,小平眺程目光豪。”、“大梅沙浪涟五洲,走向复兴国更骄。” 莲花山、大梅沙、中英街、地王大厦、世界之窗……这些深圳地标,都出现在于福林的诗里。即使儿子没空陪自己,他只身一人也喜欢行走深圳,到处猎取素材,为写诗储备。他说,他的灵感来源就是自己的生活,就是自己走过的每处地方。在深圳他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后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深感受到深圳发展的大好形势和祖国各项事业的蒸蒸日上,这让他忍不住赋诗抒发。
3月初,他创作了一首《致竖立者》的诗歌,赞美深圳人遵守交通规则:“似一道靓丽的风景,又似一架多彩的霓虹;你竖立在晨光里,又沐浴在夕霞中。”他说自己多次观察到,在社区附近的斑马线上,深圳人总是红灯停绿灯行,“有一次下着雨,行人们还不忘遵守交通规则”,这深深触动了他,所以他拍下这文明的一幕,还特别写下《致竖立者》这首诗歌。
他还告诉记者,记者看到的是修改的第13稿,每首诗歌的每个字都是经过自己反复推敲打磨的。
盼70岁出版个人影像诗集
如今于福林和儿子一家居住在南山区西丽街道曙光社区,他是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经常在各个活动中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他和记者说,他有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在自己70岁生日时出版一本影像诗集,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和诗歌存档。四月他即将离深,但他说他很快又将回来,见证深圳的下一个辉煌,续写城市的新诗篇。
编辑 李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