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打开的窗口是美丽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深圳建市4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是深圳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进京展览。150余位艺术家创作的172件精品力作,涵盖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装置、设计海报及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分四大部分呈现,以独特的方式讲述“深圳故事”。
1979年3月5日,深圳由宝安县撤县设市,深圳从此迈出了腾飞的脚步。40年光阴荏苒,40年流光溢彩,深圳的40年发展历程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历史变革的大潮中,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深圳美术应运而生,产生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锐意创新的美术成果。
40年来,深圳美术军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了一支风格多元、富有活力的创作队伍,涌现了一批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美术家及经典作品。同时,深圳美术海纳百川,在40年历史中体现一个“新”字,它不仅是深圳美术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产生持续影响的思想动力,同样,也是深圳这座年轻的国际大都市安身立命之本。
东方风来满眼春主题展:重温深圳艺术家笔下的“深圳故事”
深圳艺术家笔下的“深圳故事”,是深圳城市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来的重要作品,也是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画卷。在深圳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批又一批美术家们积极投入其中,从四面八方来相聚热土,他们在见证了特区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用自己的艺术创作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历程。这些作品立足本土,传承创新,从特区的现实生活出发,用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语言,创造出了具有鲜明个体特征与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向观众展示了个体经验下的时代画卷。
潘鹤 《开荒牛(雕塑)》(小稿) 110×35×45cm 铸铜 1983年
这一部分的作品大多出自深圳艺术家之手,包括表现四十年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的作品;描绘从小渔村到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的作品;塑造改革者、建设者形象的作品……观众可以在这些时代气息浓厚的艺术作品之中,体悟到深圳的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学习精神、关爱精神……,重温曾经激情燃烧,至今魅力永存的“深圳故事”。
陈湘波 《工业时代·网》 69.5×69.5cm×6 纸本水墨 2015年
董小明 《辉煌》 96×96cm 纸本设色 1996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梁宇 《时代之歌——闯·创·窗》 200×200cm×3 布面油彩 2018年
文祯非 《前海晨曦》 200×150cm×3 布面油彩 2019年
开窗放入大江来藏品展:现当代名家作品描述深圳美术事业的发展历程
文化的发展紧随着经济的腾飞,40年来,深圳的美术机构与文化场馆相继建设,依托这些不同学术方向的展示平台与研究机构,深圳的文化先行者们不断利用优势资源,通过举办全国性、国际性美术展事和学术交流活动,收藏了大量国内外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为这片文化的沙漠,积累了丰厚的艺术财富。
李可染 《小孩与牛》 28×37cm 纸本水墨 深圳美术馆藏
李苦禅 《山岳中英》 97×180cm 纸本水墨 1982年 深圳美术馆藏
这一部分展品是特区创立以来,国内外著名画家为深圳以及在深圳创作的美术作品,不仅体现了深圳美术事业的发展历程,亦体现了全国美术界为特区文化建设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作品来源于深圳美术馆、深圳画院、关山月美术馆等美术机构的收藏,包括吴冠中、李可染、黄胄、陆俨少、华君武、关山月、谢稚柳等现当代名家作品。
吴冠中 《夜重庆》 68×88cm 纸本水墨 1979年 深圳美术馆藏
关山月 《碧浪涌南天》 300×250cm 纸本水墨 关山月美术馆藏
笔墨当随时代创新展:创新开放包容和多元融合
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汇聚了来自四方的文化精英,在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下孕育出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样态,形成了创新包容、内涵丰富、多元融合的深圳新文化,而在这样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深圳本土艺术家,始终坚持原创艺术,在现实生活的感召下,立足本土,勇于创新,创作出一批批反映现实生活、强调个体经验、充满个性的艺术作品。这些富有探索创新精神的作品,不仅体现了深圳美术在当代中国美术发展中,在践行创造性转换的理念下的发展成果,也展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和精神面貌。
郑强 《前行·十三》 180×97cm 纸本水墨 2018年
这一部分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在全国性重要美术展览和在国外展览中令人瞩目的佳作;深圳画家率先提出和实践的当代中国美术革新课题“城市山水画”、“都市水墨”的优秀作品;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下催生的水墨、版画、水彩、雕塑、油画……以及跨界的、新媒体的优秀作品;传统绘画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优秀作品;大芬、观澜等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孕育的美术原创作品;近年涌现的青年美术家的佳作;平面设计艺术家的海报作品……
周凯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180×600cm 纸本水墨 2018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板块还包括一部分客座艺术家作品,这些艺术家来自海内外以及港澳台地区,他们在深圳创作、研究、交流、展览,深入了解深圳这一新兴现代化都市,并为这座城市积累了一批珍贵的艺术财富。这些作品体现了深圳美术机构在制度上的探索创新,也体现了深圳开放、多元、包容的学术格局。
杨光 《未来石(雕塑)》 76×38×30cm 铸不锈钢 2018年
红豆生南国文献展:见证深圳美术事业创新发展足迹和美术菁英与深圳书画情缘
经济的飞速发展,多样资金的支持,使得一座移民城市逐渐成为了艺术家的聚集之地,而随着各地艺术家不断由四面八方涌入,文化场馆的不断建设,深圳这座移民城市自身的性格也在各种文化的交汇下融合而成,深圳的美术事业也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第四部分以文献形式展出,图文并茂地介绍深圳美术事业发展历程和整体状况;陈列特区美术事业建设初期的珍贵文献。包括深圳美术大事记,深圳各大艺术场馆介绍,以及蒋兆和、赖少其、吴冠中、黄冑、邵宇、陆俨少、宋文治、唐云等众多名家与深圳往来的历史信札等文献,这些充满了历史温度的信札也是首次进京展出。
一座城市的文化氛围,就是持续举办的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事件和品牌活动及无数与之交往的艺术家共同建构的。透过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重大美术事件及美术场馆建设的相关文献,以及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重要艺术家与深圳艺术机构的书信往来,观众既可以看到深圳美术事业创新发展的足迹,也可以看到美术菁英与深圳的书画情缘。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