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赛场”竞逐白热化 平安助力深圳布局智慧交通

读特记者 张程 文/图
2019-03-29 13:50
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后,筹划近十年的世界第四大湾区迎来新的历史定位——世界级智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后,筹划近十年的世界第四大湾区迎来新的历史定位——世界级智慧城市群。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智慧城市“试验场”,,超过95%的中国副省级城市、76%的地级城市在布局智慧城市建设,众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金融、科技企业纷纷抢滩入驻这一巨大市场,并且在头部已诞生了阿里、腾讯、华为和平安等几家巨头。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作为智慧城市中重要一环,智慧交通建设在深圳已经初显成效。

科技是智慧交通重要基石

在智慧城市建设众多的细分领域中,智慧交通一直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几大巨头间的博弈也尤为激烈。华为以硬件起家,在构建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能够提供协同ICT产品解决方案;阿里的“城市大脑”则致力打通城市数据管道,发掘数据背后更多价值;腾讯手握微信,连接一切,在小程序乘车码、停车场无感支付等领域已经走在行业前列。

在近期公布的《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首次对全国50个主要城市的交通健康指数进行了系统测评,结果显示一线及省会等大型城市的交通健康指数普遍较低:2018年全国361个城市中,有61%的城市通勤高峰时处于缓行状态,有13%的城市处于拥堵状态,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刻不容缓。

深耕车险近三十年的平安,已构建起业内规模最大的“5大汽车出行数据库”,车主服务量每年超过6000万,对交通行业和市民出行场景有着深刻的理解,智慧交通成为平安智慧城市发力的最佳角度之一。

“在做好金融主业的同时,我们本着服务国家、服务实体、服务经济、服务大众的理念,利用多年来积累的领先的科技,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助力赋能。”在去年的“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开幕式上,平安掌舵人马明哲如此表示。

近年来,平安在科技上的投入超过500亿人民币,研发人员超过24000名,12051件专利申请数量稳居国内金融业第一,并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等前沿科技上取得的国际领先成就,成为平安投身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基石。

在深圳打造“放管服”改革标杆

惠民是城市交通治理的出发点。如何通过改善城市交通为市民带去更多便利,是参与智慧城市的各个建设方共同思考的重要课题。

入局智慧交通建设后,平安智慧交通接到的首个任务就是协助解决深圳东部景区“逢节必堵”的老大难题——作为深圳的热门旅游景点,大小梅沙片区、大鹏片区自驾游比例超过80%,道路供需严重失衡。

平安智慧交通当即与深圳交警成立联合项目组,在2018年“五一”之前成功交付上线了“东部景区预约通行平台”。该平台通过对车流采取事前管控、精准预测、智能疏导等手段,实现道路最大通行量,系统还会根据需要预约区域的停车位数,设定公众预约配额,同时通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实时动态优化预约配额,并根据大数据建模来预测未来1小时的交通态势,预测精准度高达90%。

2018年“五一”假期和8月暑假期间,深圳东部景区多次试行“预约出行”方案。数据显示,试用期间景区平均车速提升了12.4%,拥堵指数下降44.8%,达到近三年最低。预约通行直接覆盖近30万车主,惠及景区常驻居民、深圳市民、各地来访游客超500万人次。

2019年春节期间,阔别深圳市民三年的中心花市也首次采用预约停车管理系统,对会展中心内部800个停车位实行精准调控,使车位利用率成功提升500%。

除了热门景区与大型活动引发的区域性拥堵,交通事故导致的道路堵塞也是每个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根据交警数据,所有交通事故中轻微事故占比超过90%,如何运用技术手段解决“小事故,大拥堵”这一难题,成为摆在平安智慧交通面前的第二道课题。

经过前期调研与反复测试,研发人员将平安全球领先的图像识别技术和视频通话结合起来,成功助力深圳交警上线“轻微事故远程视频处理平台”。以前,市民遇到交通事故都需要等待交警到达现场取证定责;现在涉事司机只需掏出手机,即可与交警进行视频通话并在其指导下对事故现场进行拍摄,真正实现“报案零门槛”“撤离零等待”。

如今在深圳,超过70%的轻微交通事故通过远程视频处理平台受理,日均处理量约500起,事故平均撤离时长从40分钟减少到5分钟,最快2分钟即可完成撤离,极大缓解了交通压力。同时,平台还通过标准接口与深圳各家保险公司进行数据共享,帮助保险公司实现快速定损和理赔,将“便民服务”覆盖到交通事故处理全流程。

除了“惠民”,平安智慧交通也开发上线了违法智能监管平台和智慧热线服务平台,全力协助交警实现“优政”目标。

以深圳为例,一年的道路违法查处量超过600万例,日审核量超过3万张。信息采集量大,违法类型多,审核人员工作量巨大。违法智能监管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各地法律法规和交通违法模型,实现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智能检测与识别。目前,平台针对深圳的违法停车识别准确率已超过99%,有效降低了60%的人工审核和复议工作。

依托平安成熟的客服热线管理经验与人工智能、智能知识库等技术,深圳交警智慧热线平台上线至今,日均处理市民咨询热线近4000通,服务能力提升了26倍,50%的咨询业务由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解答,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数字驱动交通管理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立足长远,规划顶层设计,激发市场潜能,也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及后续运营,持续创新。

2018年11月,平安智慧城市与深圳交警合作再度升级,共同建立了全国首个“数字交警联合创新实验室”,致力于实现从“数字改变交通管理”到“数字驱动交通管理”。

为助力深圳交警实现“数字交警、数字交通”的目标,平安智慧交通也在不断自我进化。2019年,平安智慧智交通除了继续做精成熟业务,还全新构建起一套“1+7+C”智慧交通一体化管理平台,以领先业界的专属交通云和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数字化交通运行指挥体系、交通承载力分析、交通信号区域优化、交通事故预警预防、车驾管及出行服务等核心能力方面均寻求新的突破。

截至目前,平安智慧交通已在全国20个城市上线12款产品。除智慧交通外,平安智慧城市其他业务也全面开花结果,在智慧政务、生活、卫健、教育、医院、口岸、环保、养老、社区、食安等领域与全国超过100个城市以及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

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记者 张程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