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这首词是冯延巳的《长命女·春日宴》。抛开后面的“三愿”的娱乐成分不说,单说第一句中的“绿酒”甚为让人诧异。众人皆知,有这样一个词,叫“灯红酒绿”。“灯红”很好理解,那么,酒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现如今见到的酒,多数是白酒,无色的;红酒,赤红色;黄酒,金黄色。酒为什么是绿色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翻开古典诗词,发现了许多这样的句子。这些句子不再把酒称之为绿酒,而是称之为绿蚁。最著名的当属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绿蚁,是绿色的蚂蚁吗?
原来,并不是这样。绿蚁是用来指代美酒的。旧时,新酿的酒,还未过滤,酒体上方会飘着一层绿色的泡沫,乍一看,似绿色的蚂蚁,故名“绿蚁”。
比如,温庭筠在《病中书怀呈友人》中有这样的句子:“客来斟绿蚁,妻试踏青蚨。”一个斟字,不难解释,定然是指代酒了。再如,宋代那个爱喝酒的女子李清照也多次写到绿蚁,她在《行香子》中有“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在《渔家傲》中的有“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读罢这些句子,唇齿之间似也有酒香飘散。
元代以前,蒸馏酒还没有流行开来,人们所饮的酒大多是类似于米酒之类的度数较低的酒,故而,善饮者几乎充斥着整个文学圈。而且,他们大都是替酒来唱赞歌的。
玉瓮新醅翻绿蚁。滴滴真珠,便有香浮鼻。欲把盈尊成雅会。更须寻个无愁地。
况是赏心多乐事。美景良辰,又复来相值。料得天家深有意。教人长寿花前醉。
这是宋人史浩创作的词《蝶恋花·玉瓮新醅翻绿蚁》,满满的都是对酒和当前韶光的喜爱,赏心悦目,良辰美景,一副饱受命运垂青的样子。写得让人即便不善饮,也想去吃上两杯。
古人对酒的称呼有多少种?杜康、甜娘、金华、琼香、翠涛、清圣、酥、销忧药、黄汤、福水、缠口汤,等等。因此,不光有绿蚁,还有素蚁。
素蚁,按照绿蚁的方法等量代换,就是浮在酒体之上的白色泡沫。
曹植在《酒赋》中写道:“或云拂潮涌,或素蚁浮萍。”晋代的张华在《轻薄篇》写有:“浮醪随觴转,素蚁自跳波。”唐代的岑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中写有:“玉瓶素蚁腊酒香,金鞭白马紫游韁。”他们,不仅把酒都称之为素蚁,而且写出了动感。“素蚁自跳波”,何其可爱,让人面对酒,不再惧怕,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
古时,酒的颜色,大致可分为三种,这点,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有记载:“酒,红曰堤,绿曰酃,白曰磋。”一言以蔽之,酒的颜色,与发酵的方式、用材、储存时间的长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所谓“寿酒千钟绿,宫化万叠红。金羁鸾仗底,赤舄玉阶中”,一场中国风的酒席,也是一场色彩的盛宴。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