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章星球
2019-03-27 23:10
摘要

一些经济学者对福利国家的认识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提要:应以“文化本位”的福利政策促进社会财富向人力资本、知识资本转化,实现“从藏富于民到藏富于知”的转折,精神才是人类的财富之根,只有“藏富于根”才能真正避免物质财富的泡沫化,从而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建设福利国家,经济学家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早些年,笔者就撰文认为应以“文化本位”的福利政策促进社会财富向人力资本、知识资本转化,实现“从藏富于民到藏富于知”的转折,精神才是人类的财富之根,只有“藏富于根”才能真正避免物质财富的泡沫化,从而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同时主张公共福利应在普惠式福利上向少年儿童倾斜,而成年人和老年人则以自由的非强制性的商业保险为主,同时政府应鼓励民间社会福利组织为缺少自我救济保障能力的老人和少数弱势群体提供补济性支持,从而实现“少有所养、老有所济”。

也有一些经济学者不认可,他们认为在中国搞福利国家,必然会增加税负并导致企业营商成本上扬,尤其是加重民营企业负担。而且近年民营企业遇到很大困难,也被认为是对这一观点的“印证”。他们认为正是中国力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了企业的支出,提高了营商成本。

一些经济学者对福利国家的认识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是将我国目前推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等同于“福利国家”。

他们简单地把福利与市场进行对立思考,而没有注意到福利国家首先意味着政府功能形态的转型,其合理的比较对象应该是战争动员型政府或经济建设型政府,其具体表现则是税收的功能主要用于社会转移支出,促进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增长。因此,欧洲高福利国家的社会转移支出占税收支出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美国号称低福利国家,也在百分之六十以上。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显然与西方福利国家不同。首先我国政府通过四十年的改革,确实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我国各地政府在经济建设和投资上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税收的主体部分还不是用于公共福利,我国的五险一金也都不是从税收支出,而是在税收之外强制企业缴付额外的费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恰恰是不搞福利国家,导致了税收收入不能主要用于公共福利,助长了低效国企的盲目扩张。

 误区之二,认为福利国家必定“劫富济贫”,伤害富裕阶层的劳动积极性,破坏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

有学者直言搞福利就是养懒汉。不能重蹈一些国家福利过度导致养懒汉的覆辙。

实际上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学者们太过担心福利国家增加政府“养懒汉”的负担,导致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一开始就不是在继有高税收水平的基础上降低对国企投入比例、压缩三公开支、降低行政成本、完成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来着手,而是在高税收的基础上又向企业强制征收额外的社保费用。我们的制度选择就是因为担心用税收转移支付搞福利会导致政府“劫富济贫”养懒汉,所以转而让企业自助搞社会保险。这是社会福利政府强制企业自己搞,政府只负责监管,真正的公共福利是缺位的。

要释放民营企业活力,减少民企营商成本,恰恰需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由税收来实现转移支付的公共福利制度。关键是在不加税的前提下更彻底放弃政府在经济投资上的主导地位,把税收用到公共福利。有学者反驳说:搞福利就必须加税,羊毛出在羊身上,有什么两样?

其实即使这个反驳的前提成立,搞福利国家会导致税收有所增加,效率也会远远高于强制企业购买社会保险。因为即使是割羊毛,也是有效率差异的。

首先,社保制度是需要在成熟企业与初创的小微企业之间搞点“劫富济贫”的。如果改为税收调节,就可以让小微企业在免交或少交的前提下,其职工可以享有基于公民“免于匮乏之自由”原则下的公共福利保障。这就有利于小微企业的成长,而小微企业又是市场的创新与活力之源,孕育着各种可能性,这样做显然是有利于市场整体效率提升的。

误区之三,一些学者最初设计的五险一金缴费制度没有区分企业负担的刚性与弹性差异。

同样是增加企业支出,弹性的支出和刚性的支出不一样。

税收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弹性支出,好比企业和国家在分割蛋糕,前提是企业能营利(所得税),或至少是有收入(营业税)。但强制性社会保险却不一样,你招一个人,赚不赚钱你都要给他交保险,这对于初创的小微企业而言,负担就特别的刚性,显然就极其不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果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税收统一为公民购买,是一种基于公民身份的公共福利,就恰恰为广大企业解除了后顾之忧,因为小微企业创业成不成功,创业投资者和员工都有国家保障基本的生活,更加方便企业轻装上路。问一万家小中微企业,他们都会更愿意承担弹性支出,而不喜欢刚性负担。

然后我们再来抠一下当初经济学者所反对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里的“统一”这对字眼。显然,国家强制企业为职工购买社会保险的模式是不可能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的,因为企业寿命和企业运营状况各有差异,有的活三年有的活半年,有的收益好有的收益差,怎么可能“统一”得起来?所以要真正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让税收来承担才成为可能。显然正是当初一些经济学者所反对的“统一”的、有可能“自损国际竞争力”的、由税收承担的社会保障体系,恰恰才是治疗目前不“统一”的、企业被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所造成的民企困局的良药。(作者章星球系经济学者)

编辑 刘桂瑶

(作者:章星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