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舍屋顶变身“尚美农场”!惠州的小学生自己种菜卖菜做公益

读特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杨贵荣 文/图
2019-03-27 19:43
摘要

这所小学十足就是一个大菜园,师生们为此取了个好名字——尚美农场。

惠州仲恺平南小学就在惠河高速平南入口附近,学校不大,但几乎校全部校舍的屋顶都绿油油的,合计有2000多平方米从空中俯视,这所小学十足就是一个大菜园,师生们为此取了个好名字——尚美农场。

3月27日下午,平南小学的小学生们就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在这里劳作。同学们今天主要是清理菜地,准备种下新的应季菜苗。每周三下午是学生们固定的劳动时间,他们种出来的菜全部用于义卖,扶弱助残,小学生们的这一善举持续了两年有余。

小小农场 大大学问

根据学校安排,今天下午,有两个班的同学上楼顶劳动。大约2000多平方米的楼顶在防水层上面还有一层砖,农场划分为育苗、种植区,种植区还分不同的蔬菜种类,墙边则靠着一排排的立体无土种植蔬菜设施,并配备有肥料发酵、喷灌喷头等喷现代种植设备。拔下杂草和废菜后可以通过粉碎机粉碎再放入大桶中发酵,就是最好的种菜肥料。

记者看到,农场菜地里还有过季老掉的蔬菜根,只有茄子、辣椒尚在生长,杂草也在乱长。老师们正指导孩子们将这些废菜根及杂草拔掉,收集到粉碎机边,由家长志愿者负责粉碎沤肥。

有几个同学拔了废菜根连泥一起丢到畦外,老师就边示范边说:拔掉废菜根,不能这样就扔掉,要抖擞几下,将泥土留在地里,楼顶的土都是家长们辛苦运上来的,宝贵着呢。“而且,这是在楼顶,泥土乱撒在畦外,一下雨,就会流到下水道去,容易堵塞。”同学们听了,很是受用。

另一边,老师在教孩子们辨认辣椒的种类。有学生说,越大的越辣,有的说小的才辣。老师却说,还是要闻过气味才知道。谁知道呢?

有同学告诉记者,平时他在家也干过活,但真没有像这样正经种菜过瘾。几个男生在拔草比试,看谁能更快地拔出那些庞大的老菜根,见有女同学力不从心,又争先恐后地帮忙。不一会儿,杂草在一旁堆得满满当当的。同学们的脸上满是汗水,还有一点小骄傲!

学生+家长+老师=尚美农场

别看眼前的农场生机勃勃,两年前这个天台曾经“杂草丛生”。平南小学林色章校长说,当时考虑到学校学生活动空间少,课外生活体验也需要丰富起来,便想到利用学校教学楼顶空地开设“农场”。学校的家长志愿服务队成为了开拓这片土地的“主力军”。

家长志愿服务队队长刘俊峰开说,一开始,楼顶空地上的隔热层只有原来建筑余泥,很多石块,杂草比人还高,土也硬邦邦的,根本不适合种植。于是,家长志愿者每天来农场帮忙除草松土,扛着农具和硬石块一遍遍上下楼,整整拣出了200多袋碎石碴运下来。

无奈,因为土地贫瘠,种下去的蔬菜瓜果非常不理想,家长志愿者们只好把种出来的瓜果又埋回土地里,再换土,慢慢的充实土地的“养分”。

一位开汽修厂的家长又收集了上百个废旧轮胎拿到农场,孩子们在轮胎里种菜,在轮胎面上画画,轮胎下面还有个小小的爱心卡,标明这个是哪个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的。如今这一个个轮胎“菜园”挂在种植区的墙上,农场立即显得高大上了。

孩子们看到父母在为学校出力,都十分自豪和骄傲。不经意间,尚美农场成为当地不少学校和家长的热门参观点,家校互动,师生互动,亲子互动——成为尚美农场最宝贵的收成。

种菜为做公益

刘俊峰告诉记者,孩子们种菜并不是为了自吃。每到收获季节,家长们一起与孩子亲自采摘,然后拿到校门口摆卖,家长老师想要的话都要掏钱买。售菜得来的钱要作为善款,让孩子们一起进行捐赠,帮助更困难的人。“主要是为培养学生们的公益意识。”他补充说。

去年中秋,平南小学家长志愿者服务队与学生一起进行了一次慰问“低保贫困家庭”活动,走访了恺新家园、平南村、平南东升村,慰问困难户。慰问所需的费用,就是家长和孩子们在尚美农场挥洒汗水的结晶,这让大家都觉得特别有意义。

林校长告诉记者,这两年学校在“尚美农场”项目投入了30多万元,包括从现代农业技术公司引进设备、聘请资深农业专家作为顾问指导,助力农场的建设。“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种菜,增长见识,更是要学生体验'劳作实践-观察感悟-成果收获-公开义卖'的每一个过程,让农场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

林校长认为,在尚美农场的亲身体验,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更容易培育孩子们爱劳动、讲奉献的意识。

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杨贵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