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话坪山”主题沙龙举行 韩少功畅谈人工智能与文学

读特记者 肖雄鹏
2019-03-25 10:30
摘要

23日下午,坪山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活动——“书话坪山”主题沙龙在图书馆举行,韩少功围绕《人工智能与文学》这一充满前瞻性的话题妙语连珠,思路大开,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

23日下午,坪山精心打造的文化品牌活动——“书话坪山”主题沙龙在图书馆举行,韩少功围绕《人工智能与文学》这一充满前瞻性的话题妙语连珠,思路大开,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

“人工智能其实很早就已出现了,但直到前几年AlphaGo三比零战胜棋王柯洁,才真正给人类带来强烈震撼。” 韩少功说,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也给很多行业带来了危机,如人工翻译,目前众多翻译软件已经非常准确,今后很可能会被机器人替代。此外,会计、律师、金融、新闻、物流、餐饮等各个行业,都存在这个风险。

“人工智能和文学将会发生什么关系?” 韩少功表示,他曾经用过IBM公司一个软件,根据几个关键字就能生成一首意境很美的诗,基本上可以假乱真。而小说写作相对要复杂一些,因为小说的字数多,建立样本库就没那么容易。但利用人机结合的模式来写作,目前很大程度上已经可以自动化了,比如要写景色,或某种人物的反应,机器人根据需求调取数据,整合成文字,加上人的润色、勾连,就能组成一篇小说。

在韩少功眼里,文学的前景究竟会怎样?“尽管人机结合模式前景广阔,但机器人受制于逻辑化原理,受制于样本库依托,只能擅长跟踪性、模拟性、常规性的工作,无法取代人的主导作用。至少目前还看不到人工智能全面接管文学创作的希望和任何证据。”韩少功说,古人对文学有一个最经典的说法,“文无定法”,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曹雪芹、李白,这些文学巨星的升起是无所依傍和无法重复的,用IT的语言解释,就是这些文学,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大数据和程序化,超越了机器人的"文有定法″,是自由的心灵奇迹。

在互动环节,针对读者的提问,韩少功给出了他的建议,学习不能简单的复制,要学习前人的结论、经验,最终形成自己的创造力,这才是最优的结果。对于如何保持写作的热情和动力,韩少功说,秘诀有三条,第一,动笔;第二,动笔;第三,动笔。智睿的语言引发读者深深的共鸣,现场不时响起阵阵热烈掌声。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肖雄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