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缘分深深的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去世
记者 孟迷
2016-09-01 23:39

129264993_14726855283991n

法国摄影师法兰克·霍瓦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一个从火星上下来的人,或者一个从公元三世纪来的人问我,20世纪的地球上发生了什么?我会给他看布勒松的照片,接下来我会给他看马克·吕布的照片。”

当地时间8月30日,著名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Marc Riboud)因病去世,享年93岁。马克·吕布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来到中国的西方摄影师,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先后20多次来到中国,他镜头下的巨变中国是留给后世或“火星人”的一份历史档案。

9月23日—10月22日,马克·吕布原作展将作为“我是他者”2016深圳国际城区影像节的独立单元,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大乾艺术中心展出。

3F2788DF05C739F187F0F3ACBE437CC9

不断行走的历史记录者

马克·吕布1923年6月24日出生于法国里昂。14岁时,父亲给了他一台柯达相机,从此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克·吕布参加了法国地下反法西斯游击队,战后开始学习机械工程并于1948年毕业。但到了1951年,他决定放弃稳定的工程师工作,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并于不久后加入了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

早在少年时代,马克·吕布就有离家冒险的念头,而摄影师的职业实现了他的愿望——到陌生的地方旅行并安静地拍摄成了马克·吕布应对人生的方式。60多年来,他不停地行走于世界各地,用眼睛捕捉瞬间,用镜头记录历史。

马克·吕布拍过许多经典作品,而其成名作便是闻名世界的《埃菲尔铁的油漆工》。1953年,他带着一盒胶卷来到了巴黎,拍摄下一个正在给艾菲尔铁塔上漆的工人,那个工人戴着帽子、叼着香烟、拿着刷子,更象是在半空中跳舞。而这张照片也成为了马克·吕布发表在《生活》杂志上的第一幅作品。

虽然被称为历史的记录者,但马克·吕布最好的作品往往不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他在世界各国旅行期间敏感捕捉到的生活常态,即便是拍摄各国领导人,他留下的也往往是大人物们的可爱瞬间。因此,马克·吕布的新闻摄影报道不仅有客观的呈现,更有温暖的人文关怀与趣味性。“我的生活希望对生活进行深刻思考。”他遵循恩师布列松安静拍摄不打扰对方的方式,遥远的观察,像一只猫一样靠近,然后准确的拍摄。

1959年,马克·吕布便当选为玛格南欧洲分部的副主席,后又于1975年、1976年当选为玛格南欧洲分部主席。他的作品曾刊登于世界知名报刊,获得众多大奖,而那些著名的影像,如《日本妇女》、《加纳》、《北越:面孔》、《中国印象》、《火车和车站》等永远留存。

671024283560686777

与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缘分

“当一扇门是关着的时候,你会努力地去敲门,然后试图走进去。”马克·吕布与中国的缘分始于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正在加尔各答旅行的他意外结识了一位认识中国总理周恩来的朋友,通过这样的关系,红色中国的大门第一次向西方摄影师敞开。

1957年,马克·吕布在香港开往广州的火车上拍摄了第一张中国的照片,然后一路北上沿途记录中国的人文风景,武汉建设中的长江大桥、北京天安门、上海的里弄,凑成了他为了中国编写的一份历史档案。

从起往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马克·吕布20多次来到中国,亲身观察和记录了中国的若干历史事件,出版了《马克·吕布:东方印象》、《中国三面红旗》、《中国印象》等摄影作品集,他自称徘徊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次数比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还要多。1971年,周恩来总理在和法国前教育部长聊天时伸出两根手指:“我在法国只学到了两样东西,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是列宁主义。”这个场景被马克·吕布迅速抓拍了下来,成就了永恒的经典。

2010年3月,马克·吕布最后一次来到中国,在上海美术馆参加了他的个人回顾展“直觉的瞬间”。当时主办方还找来了1971年马克·吕布在上海拍摄一位24岁的芭蕾舞演员唐雪娟,那幅照片是他对于中国美的直观感受,也成为了世界看待中国的另外一种方式。

这次展览期间,已经87岁高龄的马克·吕布冒着严寒一大早爬到上海大厦楼顶,用颤抖的双手记录这个他喜爱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家。“摄影无法改变世界,但能够展示世界,尤其是在世界不断变化之时。”马克·吕布说。

肖全与马克吕布

肖全镜头下的马克·吕布

“他总是精力充沛,几乎永远在路上,即便快90岁了,还能在广州街头大步流星地追着美女拍照。”在中国著名摄影师肖全的印象中,恩师马克·吕布从不坐电梯,总是坚持爬楼梯锻炼身体,拍摄很勤奋,从不停歇。

1993-1996年间,肖全连续四年担任马克·吕布在中国的摄影助理,与老马有深入交往。马克·吕布年事已高后,肖全曾多次前往法国探望老马,并且发现老马将自己拍摄的毛主席窑洞里的炕,洗成一张很大的照片,挂在自己的家里。

肖全还来到老马拍摄成名作《埃菲尔铁塔的油漆工》的地方,感慨马克·吕布就是自己的埃菲尔铁塔。然而,看着老马日渐孱弱的身体,肖全突然意识到,自己身后的那座铁塔也会倒下。

听到马克·吕布去世的消息时,肖全刚从自己筹备了许久的马克·吕布作品展览现场离开,他一屁股坐在上海的马路边上,特别难过,“我本来心里还想着说一定要再找时间去看看老马。”

几乎所有媒体在发布此马克·吕布去世的消息时,使用的都是肖全为他拍摄的那张肖像。那是在一次街头拍摄中,马克·吕布随意地伸出手向肖全打了个招呼,没想到如今成为了向全世界的道别。

“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着高屋建瓴的新闻观的人,他不只是拍摄一个人、一座城市,而是对一个国家、一段历史进行记录,对世界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观察。”肖全回忆起马克·吕布拍摄巨变的深圳,“他靠在一根竹竿上拍摄邓小平巨幅画像,拍了整整三个胶卷。”

“你的国家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一定要坚持拍摄,你的照片会非常重要。”马克·吕布曾如此告诫肖全,而肖全也不负所望成功了记录了“我们这一代”,并且他也记录下了那个记录中国的马克·吕布。

编辑 刘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