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众筹”炒房渐起势 专家建议对此类投机行为加以管控

记者 张程
2016-03-01 03:45
摘要

分析人士认为,中介众筹炒房确实存在,虽然目前数量和比例相对较低,但对这种投机行为需要打击。

90042092

房产中介“众筹”入市炒房行为渐渐浮出水面,类似案例屡遭曝光。

去年深圳楼市大涨,投资客、换房客和刚需客争相入市,使深圳投资炒房的现象越发频繁。由于具有信息上的优势和极快的反应,房产中介“众筹”入市炒房行为渐渐浮出水面,类似案例屡遭曝光,中介行业在这敏感的深圳楼市中处在风口浪尖。分析人士认为,中介众筹炒房确实存在,虽然目前数量和比例相对较低,但对这种投机行为需要打击。

在深圳以投资为目的的买房者可能高达70%

链家地产近日发布的《2015年深圳楼市大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深圳二手“明确买房出于投资目的”投资客占比从三季度的20%升至30%。而事实上,出于投资目的买房者占比远远高于30%,最高时甚至达到了70%。

上涨的楼市让不少刚需者连连叫苦。中介利用信息等优势众筹买房的案例屡见报端。来深圳快5年的李若(化名)就属于这样的案例之一。

李若是一名房产中介,天天与二手房打交道。去年,她和丈夫敏锐嗅到楼市大潮可能到来。但他们没有深圳户口,无法以夫妻名义购买二套房,于是李若与丈夫在协商后,两人决定“假离婚”来规避限购政策。随后,她以三成首付在布吉购买了一套房子,短时间内就涨了不少。

初尝“胜果”后,小李并未停下买房的脚步。考虑到资金问题,她动起了众筹的心思。“众筹风险很大,所以一定要找信得过、资金相对充裕的人‘入伙’。当然,有深圳户口就最好。”

去年7月,小李拉上身边同事开始了众筹之路,参与人数将近10个人。“我自己出了20万,加上其他同事凑的70万,几人“合伙”后,瞄准坂银通道即将开通带来的利好,迅速在坂田片区下手购买了一套约300万元的两房。“现在当然不是这个价了,搞中介的对房子很敏感。一旦决定入市,下手都是很快的。”

李若表示,为了避免风险,一定要签协议。“房产证上不可能全部写上我们的名字,必须要签协议,明确登记人和分红比例等信息,等房子升值卖了后按协议规定的比例分红就行。”

随着李若收入逐步增加,众筹买房的脚步根本停不下来。目前,她参与众筹的房子约有7、8套,房产证上自然也都是不同的名字。“每套房子的入伙人都不少,有人出资甚至只有几万元。”

深圳部分银行已停止受理中介的房贷申请

李若坦言,中介的工作性质在买房方面有优势,最关键的就是信息优势。“哪里出现了低于市价一定比例的二手房,就会有很多中介抢先买下来,转手再以市场价卖出。”

由于中介众筹炒房之风渐起,银行开始作出回应。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部分银行已经开始针对中介群体制定了严格的房贷申请门槛,其中一些银行已停止受理中介的房贷申请。光大银行深圳某支行经理向记者表示,深圳房价加快上涨以来,确实有部分从业年限较短的中介预期房价继续涨,大胆入市获取短炒利益。“银行抬高门槛,就是希望有炒作意愿的中介审慎购房。”

站在行业角度,深圳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近日也发布了《关于房地产中介不得参与炒房的郑重提示》的通知。该通知称,为维护市场,未来将禁止房地产经纪机构对交易当事人隐瞒真实的房地产交易价格等信息,赚取交易差价。

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监测,去年新房成交中投资客占了近三成。以投资客所在行业来观测,排在前面的分别是金融、保险、债券类行业投资者(23%),交通、运输、物流行业(16%),会计行业(9%)。但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客并不多,在全市占比仅为2.8%,其中中介占比则更低。

“绝大多数中介人员的收入支持后续还贷的能力有限,能支撑房产中介大范围炒房现象的基本面是不存在的。”深圳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经理王飞表示。ER 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中介众筹炒房案例目前虽然还不算太多,对楼市不会有多少影响,“但这类案例的性质具有极强的投机性,必须要予以打击,就算影响小也是需要管制的。”

如何才能抑制类似行为?宋丁表示:“首先,政府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强化监控惩罚;其次行业要自律,包括企业也是一样;第三则是社会监督,包括公民监督和媒体监督都必须要跟上。”

编辑 欧阳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