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吵架是一件好事吗?近日,在由后浪出版公司引进出版的一本《如何正确吵架》中,作者莱特夫妇通过对婚姻三十年的研究,向读者提出了“在亲密关系中,冲突也十分必要”的观点。莱特夫妇的学生,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同时也是怀特研究大学应用神经科学教授蓝斐历博士来到深圳南山书城,与读者进行了分享交流。
蓝斐历博士在活动开场时给出了一些数字:“美国的离婚率现在已经高达50%,这意味着有许多孩子会在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中成长,但在怀特研究大学的师生们中,离婚率低于8%;而专门研究婚姻及亲密关系的人中,离婚率低于4%。”蓝斐历博士指出获取幸福的前提是,你要明白彼此的渴望是什么。
如《如何正确吵架》书中提到的,“有些人缺乏良性的争吵,有些人甚至从不会与人发生冲突。人们总是热衷于避免争端,而不是让生活中的矛盾顺其自然地爆发。”当被蓝斐历博士问及为什么要来参加活动时,一位在场观众表示很讨厌丈夫与她沟通的状态:“为什么要吵架?你冷静冷静吧,我不想跟你说!”避免吵架,拒绝沟通,是大多数亲密关系中常出现的问题,冷暴力成为现场最令人讨厌的沟通方式之一。还有一位观众表示自己属于躲避冲突、害怕冲突的类型,但是她觉得没有冲突也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蓝斐历博士对她的观点十分认同:“总是吵架的夫妻很麻烦,但是不吵架的夫妻更麻烦。”
在本书中,作者总结了15个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吵架类型,包括推卸责任、家务琐事、财务纷争、有话不说等等,这些糟糕的情况往往并非单一出现,而是交叉地影响着我们。了解自己和对方的需求与渴望,能够更有利于亲密关系的问题解决。因此,许多大众眼中看来是破坏关系的吵架,在他们眼中同样是建立关系的法宝。
蓝斐历表示,中国是礼仪之邦,与人交往沟通时比较含蓄,会习惯性保留自己负面性的观点和看法。但他认为许多问题的爆发,不是在于看法,而是在于不说。因此他在现场表示今天要大家一起来违反“社会规范”,勇敢地做出批评,踏出这一步。
除了亲密关系的备受关注,亲子之间的冲突也亟待解决。现场多位观众表示想要解决自己与父母或子女之间的冲突,且这类群体年龄跨度很大。对此,蓝斐历表示:“只要分析出我们与对方的需求渴望,找到双方之间的冲突来源,我们同样可以解决亲子之间的冲突。但要区分的一点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如何改变自己,而不是如何改变别人。”正如莱特夫妇在《如何正确吵架》一书中告诫读者的:“你需要的并不只是一段稳固的关系,更是完善自身、创造幸福、与伴侣共同进步这样一种可持续的向上运动。只有深入挖掘自我,勇敢面对问题,积极与对方互动,永远保有一颗追求之心,你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才能越来越好,你也将成为你曾经无法想象的样子。”
编辑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