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湖水、精致的小桥、别致的凉亭……逛公园时除了醉心于风景之外,还能有什么收获呢?漫步于深圳宪法公园,除了眼前的美景,身旁随处可见应势而造的法治景观,随时感受到崇法尚法的氛围,亲身感受到法的熏陶。流连忘返的市民会告诉你:深圳宪法公园不仅是健身休闲的好地方,更是学法尊法的好去处。
深圳宪法公园位于盐田区沙头角海滩路,在东和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的基础上建设而成,进入公园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和法治文化公园”和“深圳宪法公园”的主题牌。2018年10月,深圳市司法局对盐田区司法局《关于“东和公园”更名为“深圳宪法公园”的请示》作出批复,同意将“东和公园”更名为“深圳宪法公园”。至此,深圳便有了自己的宪法公园。
法融于景,让法治意识渗透日常生活
沿阶而下,便看到“法治天平”雕塑,整个雕塑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在不经意间就把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传递给游玩的市民。
走到公园中心位置,便看到全国最大的景观园林宪法墙,主题雕塑宪法墙总长21米,高度3.4米,由特殊定制的黑色大理石运用干挂技术安装落成。墙面上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后,盐田区立即启动公园宪法墙改造工程,及时补充完善宪法最新修订内容。宪法条文在底板上雕刻着色,充满厚重、复古感。站在宪法墙前,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宪法墙前时不时有市民驻足参观,使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还能学习到法律知识,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普法实效。
《礼记·礼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反邪教法治雕塑由八根雕刻的柱体与其结合的雕塑平台构成,柱体上雕刻着关于爱国、文明、和谐、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等主题内容。
屹立的八根柱体为天,四方地势的“地”为雕塑平台,并构成了古体篆书“法”字图案。整个雕塑寓意正是用法治精神抵制邪恶鬼神的伤害,而“法”字造型的绿色植物带,更代表了一种生命力,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和诺自然,更有正能量的生命力。
走到“古今说法”凉亭,修长的法治长廊景观映入眼帘。石柱上嵌装着内容以古今中外说法和名人名言为主题的黑色花岗岩文字图案。凉亭常常是游人栖息,闲暇的地方,通过具象的设计,引导市民学习法治历史文化,移默化中灌输了法治文化的思想。
深圳宪法公园还有许多法治场景,将法治融于其中,使市民在晨练、休憩的同时学习法律知识,在主动学法、懂法的基础上自觉遵纪守法,形成耳濡目染的浓厚法治文化氛围。
寓法于情,以实践推动宪法深入人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与其他法律相比,政治性更强,涉及面更广,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更为抽象,普通公民学习难度较大,学习兴趣较低。去年两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后,市领导高度重视。
深圳宪法公园的建成是应势而生,“宪法宣誓平台”的诞生使市民有了进行宪法宣誓、表达尊宪爱国情感的场所。
2018年12月4日,由盐田区司法局草拟并经市司法局审定的公民宪法宣誓词,在市委常委余新国的带领下,回响在宪法公园的上空。
深圳各部门机关干部代表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市民代表,伫立在宪法宣誓平台,面向宪法雕塑墙,举起右手,向宪法庄严宣誓,切身体验宪法的神圣感、庄严感。
余新国认为,宪法宣誓有助于培育公民宪法精神和法治素养,有助于树立法治信仰,有助于激发爱国情怀。“希望宪法宣誓能成为深圳人的"法治第一课",让法治成为深圳人的基本素质。”余新国表示,近年来,盐田区在高定位高标准落实宪法学习宣传实施工作的同时,积极创新自选动作,重点打造的宪法雕塑墙、公民宪法宣誓平台,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具有示范效应和标杆意义。
市司法局局长蒋溪林指出,“深圳宪法公园”落成标志着宪法精神更贴近生活、贴近大众,是一次让文本上宪法真正“活起来”、“落下去”的实质性探索。
自深圳宪法公园建成以来,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游览,已成为盐田区开展各类普法宣传和法治文化交流活动的新平台,被评为2018年省级“十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
春风化雨,流水朝宗。深圳宪法公园建设是时代所需,人民所求,既代表了深圳法治建设的成就,又代表了深圳普法人的殷殷普法情,更代表了深圳人民的法治追求。现在,深圳宪法公园已渐渐成为深圳市展示法治文化建设成果的一张亮丽名片。
编辑 伍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