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有家“食物银行”,这里买东西靠点数不花钱
读特驻台记者 林捷兴 文/图
2019-03-13 15:32

刀削面每袋70点、浓汤宝一组30点、炸酱面每包15点……位于台北市中正区忠勤里的“南机场幸福食物银行”就像一家杂货店,货架上摆着日常所需的油盐米面,还有纸巾、尿布等,只不过来这里购物并不用花钱,而是用一本“会员存折”。

“南机场幸福食物银行”是为社区老人、低收入户而设计的领取生活物资场所。忠勤里里长方荷生告诉记者,以往慈善机构慰问帮助低收入户或老人时常常送大米,但他们在为社区的长者送营养餐时发现,一些老人可能因为卧病在床或者独居不方便,最后整袋大米空放着长了米虫,爱心反变成物资浪费。

油米是生活基本保障,但并非低收入户以及老人的唯一需求。方荷生说,像一些家庭也需要麦片跟营养品,有些老人也需要尿布,于是他萌生了开“食物银行”的想法:“大家在这里拿到的不是只有白米,而是真正生活需要的东西。”

“食物银行”里的东西都是以点数计价,购买用品需通过“会员存折”。如今“食物银行”已有近400位会员,主要是社区的低收入户、弱势群体,每位会员一个月可以免费得到500点用来购物。

南机场幸福食物银行“存折”。

方荷生介绍说,“食物银行”里的东西定价一般是市价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每个月可以买到价值约1500元台币的生活用品。如果点数不够,也可以通过社区服务赚取点数。比如在“食物银行”帮忙整理物资,或者到社区图书馆值班,每一项社区服务都能赚取点数,一般是一小时20点。

“食物银行”其实跟普通的杂货店一样,每件物品上都有条形码,结账处也是通过扫码器和电脑进行结算。这些商品都是通过募捐而来,大部分是从家乐福卖场或爱心单位募集,也有社会个人捐赠的。物资运送过来后,“食物银行”便仿照杂货店的做法,整理物资,贴上定价点数。

募集而来的物资往往会特意标记使用期限,对于临近过期的饼干等食品,还专门设置了“免点数领取区”,注明每人限制领取数量。对于米面之类,则会考虑送至社区的“幸福厨房”,在那里,方荷生每天要准备250人份的就餐,服务对象是社区的老人小孩。

实际上,不管是“食物银行”还是“幸福厨房”,都只是里长方荷生运作的社区整合式服务的一部分。在忠勤里当了20多年里长的他,在2011年建立了“幸福厨房”和“乐活园地”服务老人小孩,2013年打造“食物银行”让低收入户各取所需,之后又相继推出免费提供面包的“食享冰箱”。

方荷生说,南机场片区的老龄化情况严重,弱势群体集中,需要照顾的人数比例超过40%。根据台北市邻里服务网的数据,截至2019年2月忠勤里共有3027户、6558人,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就有1786人,占了27%。

目前,方荷生有一个团队在维持社区的整合式服务,平时也有200多名志工加入其中。每天早上和下午,运输车会前往爱心卖场和单位募集物资,包括日用百货、卖相不好但能食用的蔬果以及滞销的面包等等。日用百货运往“食物银行”整理上架,蔬果运往“幸福厨房”,而面包则将分送到台北的8个“食享冰箱”。

位于南机场夜市附近的“食享冰箱”,每天下午四点半左右就会排起长队,等待志工运送过来的面包,现场志工也会提醒每个人每次只能拿两三个面包。

方荷生告诉记者,来领取面包的人没有低收入等身份要求,他只是不想这些食材被浪费掉。如今除了家乐福卖场的面包,还有30多家面包店加入捐赠的行列,每周从“食享冰箱”被取走再利用的面包就有将近1吨。

编辑 林捷兴

(作者:读特驻台记者 林捷兴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