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聚焦: “智能+”助力健康中国“加速度”

读特记者 蔡青 石义胜 周元春 方慕冰
2019-03-12 08:07
摘要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项项惠及民生的政策红利,演绎健康中国战略新的生动实践。连日来,“健康中国”这一热点话题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项项惠及民生的政策红利,演绎健康中国战略新的生动实践。连日来,“健康中国”这一热点话题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议。

实现医疗、医药、医保互联互通

全国政协委员、叮当快药创始人、董事长杨文龙今年关注的是“三医联动”过程中在资源共享等方面仍存在的多头管理、配合度不高等问题。为此,他提交了《实现“健康中国”应推进医疗、医药、医保的全国互联互通》提案。

杨文龙指出,“互联网+医疗”的新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严重阻碍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相互转诊及居民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患者购药等信息互联互通。他建议,以互联网为工具,推动门诊病历、处方电子化、标准化,实现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

在医药方面,杨文龙建议搭建消费者、医疗机构、药店、医师、药师、监管部门间的安全用药服务平台,患者获得标准的电子处方后,可根据政府公示的药品名称、功效、质量、价格等标准,自主选择合适自己的药品和合法销售渠道。

进一步优化国产自主创新药政策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丁列明表示,目前国家对于国产创新药的扶持存在政策碎片化、管理分散化的问题。

他呼吁,要完善与优化国产自主创新药物相关扶持政策。建议从国家专项支持、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专利保护、审评审批等,全方位出台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纲要,确立战略实施各部门的目标、责任和权力。根据纲要出台各类政策和配套支持体系,建立一个多部委综合协调的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创新药发展的政策环境。

丁列明表示,为避免国外技术垄断甚至产品断供,应鼓励、加速发展本土的创新药、首仿药,创建一个自主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提高创新型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国际前沿创新技术引入中国,最终建立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创新能力的国产创新药企业梯队。

运用“数字家庭医生”补充基层卫生服务资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这让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小川兴奋不已。

今年王小川针对家庭医生领域的现实痛点带来了“运用‘数字家庭医生’补充基层卫生服务资源”的提案。他介绍,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超越传统医疗信息化的新技术,已经开始在疾病筛查、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领域显示出潜力。

王小川表示,为了更好地借助技术手段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医疗卫生费用增加的趋势,首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树立行业标准。应从国家层面明确“数字家庭医生”的功能定位、适用范围、准入机制、责任认定等,厘清现有政策中的灰色地带。同时,建立“数字家庭医生”的基本标准,明确人员、硬件、技术、数据等要求,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王小川说,要鼓励全国一流医生贡献专业智慧,进而借助数字家庭医生辅助基层医生,增加基层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应该鼓励实力雄厚的顶尖医院和医生用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开发人工智能等各项技术,使‘数字家庭医生’在开发环节就能得到质量保障,从而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让数据跑出健康中国‘加速度’。”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蔡青 石义胜 周元春 方慕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