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代表女委员关注女性生育:让年轻妈妈们敢生能生“二孩”
读特特派记者 周元春 石义胜 方慕冰 蔡青
2019-03-08 08:19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们也不忘为维护女性权益鼓与呼。其中,关于改变育龄妇女“不敢生”现状,成了多名女代表女委员们共同发声呼吁的一个议题。

“生了娃没人带” 妈妈们“不敢生”

“我们工厂里很多女职工,但是‘二孩’的出生率并不高。因为孩子生下来没人带。”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氮肥厂质计部副部长丁宏锁带来了基层的生育意愿信息。她说,现在很多想要生“二孩”的女性都会很头疼,“孩子的父母都是双职工,没有时间精力带孩子;让老人带,有的老人年纪大了或者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长邢善萍也认为,放开“二孩”政策后,越是大城市的女性,越是不敢生,“经济压力是一个方面,更大的原因是照顾不来。”

“0-3岁儿童育幼服务存在‘供给不足、服务不佳、监管缺位、全家负责’的失衡状态。”全国人大代表、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骞芳莉说。

婴幼儿照护服务应保证公益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婴幼儿照护事关千家万户。要针对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

“婴幼儿照护问题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证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决策层的重视,非常振奋。”邢善萍说,振奋之余,她有一个担忧:“政府工作报告把婴幼儿照护内容放在推动‘消费稳定增长’部分,而不是民生部分,这将不利于保证婴幼儿照护的公益性。”

邢善萍认为,应当注重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的公益性,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照护服务。“过去,各级妇联组织依托各企业单位办了很多托儿所,找两个老太太看着,解决了大量双职工的婴幼儿照护问题。但现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邢善萍认为,依托企业办托儿所的思路依然是合适的。但在当前的大城市,企业办托儿所将面临找场地难以及太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安全责任问题界定也是大问题。

“如果要真正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政府必须站到前台,将之作为公益事业,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场地、人员培训和配置问题,才能真正落地。”邢善萍说。

立法确保育幼服务有法可依

“首先要加强政策统筹。”骞芳莉认为,应明确0-3岁托育服务市场行业主管部门或牵头负责部门,成立部际联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协同、建立长效机制。

“应该将0-3岁托育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范围,加大财政支持,增设托儿所、保育院等育幼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公立育幼服务机构试点示范。”骞芳莉还建议,要加快“学前教育”“儿童福利”等育幼领域相关立法研究,填补法律空白,使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在参与育幼服务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另一方面,她认为,应该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育幼产业,鼓励大型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社区自主开展育幼服务。“应该探索建立公办、私立、公私合营、家庭互助等多种服务提供方式,形成政府和市场有效衔接的育幼服务体系。此外,要创新监管方式,强化对育幼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及时通报抽查结果,严厉打击市场乱象。”骞芳莉说。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特派记者 周元春 石义胜 方慕冰 蔡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