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日,“党建引领·蝶变东晓”东晓街道城市更新党建项目启动。
辖区居民闹元宵。
东晓街道东晓社区君逸华府居民小组党群服务站。
东晓街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位于“中设智慧城市产业园”内的“同心圆”雕塑。
东晓街道地处罗湖区北部、布吉关口,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14.3万,辖管8个社区、5个城中村股份公司。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历史因素,曾经的东晓街道城中村、老旧住宅区、工业区和二线“插花地”棚户区各占1/3,有不少“三不管”地带,同时市政道路交通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层治理的难度和压力很大。
近年来,东晓街道紧紧抓住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和“东进”战略的重要发展机遇,迎来新的大发展时期。在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中,东晓街道的木棉岭片区是主战场之一;辖区共有近20个城市更新项目,是全区城市更新项目最多的街道;“中设智慧城市产业园”在东晓围岭山脚下落成开园,为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智谷”的首个项目……展望未来,整个辖区的产业、空间、人群都在蜕变中全面升级;与之相对应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力和组织力也应不断提升。
对此,街道党工委有着清醒的认识。从一个老旧“二线关”、硬件配套不齐的边界地区,发展到今天摩登高楼林立的城市功能区,产生这些看得见的变化,党的引领和凝聚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东晓街道党工委聚焦抓党建工作这一主责主业,以实施“基层党建组织力提升计划”为具体抓手,开拓性推进软通动力“全市互联网企业党建示范点”、百仕达三期居民小组党建模式创新、城市更新党建等多个党建项目,而这些项目集合起来,又一同构成了一个可推广示范引领的城市基层党建“东晓品牌”。
2018年,东晓街道被确定为“深圳市城市基层党建示范街道”。2019年,东晓街道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发挥“东进”战略的“桥头堡”和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智谷”优势,继续实施城市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着力抓基层、打基础,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组织力提升,推动街道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成效,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00%达标
高质量完成党建标准化达标“一号工程”
按照市委关于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相关部署,2018年,东晓街道深入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达标工作,全面加强社区办公服务阵地建设。
借助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契机,街道对社区的办公服务阵地“补短板、惠民生”,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肖嘉睿担任组长,办事处主任胡维衡和党工委副书记、区人大工委主任杨映玫担任副组长,街道各部(办、中心)及相关社区党委一同组织实施。
东晓街道因地制宜,采取了调配区属物业、无偿提供等多种方式,全力推进该项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当中兰花和绿景两个社区,街道通过统筹协调辖区股份公司、国有企业,为这两个社区无偿提供党建阵地达1400平方米。
2018年,随着东晓、兰花、绿景、松泉等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达标验收,东晓街道实现了辖区全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达标,高质量完成了党建标准化达标100%的“一号工程”。由此新增面积3200平方米,较之前增加2.2倍,不仅设施完备、空间宽敞,还全部实现管理规范、服务齐全,居民办事更方便了。
据悉,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平台,东晓街道将强力推进基层党建“一社区一特色”品牌建设。今年,街道还将建立起党群服务阵地的互联互通共享机制,结合“活力东晓”微信公众号的预约取号、活动报名等功能,实现辖区场所共用、资源共享。
“派、挂、聚”组建模式有声有色
新兴领域党组织建设如雨后春笋
东晓辖区的一大特点是商务楼宇、工业园区和商圈市场较多,存在多个新兴领域。为了解决这些领域中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东晓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的创新实践,通过创新党组织组建模式、拓展党群协同服务行动,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根据生产经营模式和党员队伍情况的不同,又具体实行了“派”、“挂”、“聚”等不同组建模式,新兴领域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起来。
商圈市场——“派”模式。位于罗湖区草埔东中心地段的福安购物广场共有139间商铺,辐射附近多个社区,填补了东晓街道草埔片区商圈大型综合型购物中心的空白。2017年5月,东晓街道党工委依托经营管理物业单位成立福安购物广场联合党支部。由此形成了全新的“派”模式,即在餐饮零售商户众多、转来组织关系党员较少的商圈市场,选派社区党建组织员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建立党支部。
该支部建立以后,多次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强服务活动。在助力深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支部把流动党员和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发动130多家商户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商圈联合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突出服务功能和政治功能,把党的旗帜在商圈市场树起来,受到消费者一致好评。
产业园区——“挂”模式。2017年5月,绿景社区的“中设智慧城市产业园”开园,最先入驻的是深圳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员工近万人。
对于刚开园、即将陆续迎来上万名高层次人才入驻的“智慧城市产业园”,街道探索形成了“挂”模式,即依托业主国有企业组建园区党组织,由街道处级领导挂任党组织负责人,与入驻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接,同步开展员工党员信息登记和组织关系接转,确保企业入驻与党的组织覆盖无缝衔接。
通过建立党建联席会议,街道还大力帮助入驻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先后协调区城管局等相关部门投入1000多万元,打通了产业园旁的“断头路”翠云街,实现了周边道路环境的微循环。为了解决园区员工的就餐问题,街道协调附近的商铺提供方便;利用掌握的房源信息,在田贝、草埔等区域为软通动力公司解决了1000多名员工的就近住宿难题;为打通服务党员的“最后一公里”,街道统筹各类资源搭建服务平台,为新入职的员工提供多种服务。
商务楼宇——“聚”模式。位于布吉路与翠山路交汇处的富基帕克大厦,入驻了多家互联网珠宝企业。为推进商务楼宇党建,2017年5月,东晓街道借助物业开发主体和物业管理公司的力量,把分散在各企业的党员聚集起来,成立了大厦联合党支部,在“竖起来的园区”实现党组织覆盖。这种针对商务楼宇的“聚”模式,先把楼宇党组织建起来,再由党组织推动入驻单位建立党组织,以此全力推动党建工作。
为了推动楼宇内企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街道联合派出所、东晓商会为富基大厦入驻企业先后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街道还积极协调区总工会,在大厦6楼的“职工之家”建立党群互动空间,实现共建共享,为大厦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提供多样化服务。
“我们提出一个‘品质党建’的概念,重点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辖区凝聚更多的先进分子、社会精英人士参与到党的活动中来。”肖嘉睿这样说。
培育社区党建“领头雁”
构建居民小组党建“四度”新模式
2018年12月26日,全市物业公司党建暨业委会党建现场会在东晓街道百仕达花园三期(君逸华府)召开。作为“全市蹲点抓基层示范点”,百仕达花园三期(君逸华府)的居民小组党建模式创新引起了广泛关注。
居民小区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底板与根脉所在,党对小区的领导状况和治理水平,决定了整个城市的治理水平。近年来,东晓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不断强化领导核心和区域统筹作用,大力推动党建引领住宅物业小区基层治理。
2016年7月,百仕达花园三期党支部成立,按照“党建标准+”的要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党支部、管理处、业委会、居民小组”四位一体的治理格局,打通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党建引领下,该小区努力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先后荣获“深圳市安全文明标兵小区”、“深圳市花园式园林式住宅小区”、“深圳市绿色环保家园”、“罗湖区物业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红色和谐家园”。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在专程前往调研后感慨:“党支部协调小区里数千人的工作,靠的一定是社区内部党员的魅力。”
“社区党建的领头人不是找出来、等出来的,而是在具体工作中培养出来的。”肖嘉睿表示,东晓街道坚持做实“头雁工程”,发展壮大了党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以百仕达三期为例,老业主刘静华是小区里的“名人”。60多岁的她浑身充满干劲,组织小区的退休居民组建了7支义工服务队,居民们都亲切地喊她“刘阿姨”。社区党委将刘静华发展为党员,并担任百仕达小区的党支部书记。据了解,去年,东晓街道实行社区干部公开选拔,并以“双培养”模式选优6名基层支部带头人。
与此同时,发挥百仕达居民小组党建示范带动作用,街道带动辖区成立了48个居民小组党支部,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以支部为线头,构建‘四度’居民小组党建”工作法。2019年,东晓辖区78个小区将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党建引领+“生态打造”
让社区党组织成为公益服务的领路人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东晓街道党工委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放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谋划推进,坚持党建引领,让党组织成为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引路人”和“主心骨”;坚持“生态打造”和“服务为本”,让社会组织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的“助推器”和提升公益服务的“聚力器”。
在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中,街道坚持把服务辖区群众的社区型社会组织作为孵化培育、扶持壮大的主要对象,通过支持党员成为社会组织骨干、把社会组织骨干发展成党员的办法,扶持了松泉社区“蓝天妇女互助会”、木棉岭社区“的嫂互助会”等一批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社区型社会组织,发展壮大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2017年,受东晓街道公共安全办委托,松泉社区公益组织“蓝天妇女互助会”在“安全宣传进社区入住家”活动中,在松泉、独树和东晓3个社区开展了45场入户宣传活动,入户总数达到了5612户。在社区的主要路段设立了消防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近15000份。通过这些活动,切实达到“教育一名群众,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蓝天妇女互助会”原本由社区热心居民于2015年7月自发筹建和注册,其核心成员都是热心公益事业,并有较强工作能力和无私奉献精神的社区居民,发展至今有会员近60名,面向社区有需求的家庭和个人、社区下岗失业妇女、单亲妈妈、独居老人、少年儿童及社区弱势群体等展开互助。在东晓街道党工委、街道妇联、松泉社区党委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与帮助下,“蓝天妇女互助会”将群众凝聚的力量和团队行动的力量扭成一股绳,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公益项目,托起了社区妇女互助的一片蓝天。
在“新东晓”营造“心东晓”
城市更新党建项目引领街区蝶变
近年来,罗湖为推动老城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从战略高度规划与推动了新兴产业带建设,覆盖整个罗湖北部片区,计划通过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核心布局“一校三谷多园区”,形成“北科技创新、南金融商贸”错位发展格局。
东晓街道位于罗湖西北部,具有明显的区位发展优势,并成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等方式,可以释放土地资源、开拓产业空间,消除安全隐患、完善配套设施,建成以普通居住和生活配套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并为辖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城市更新工作涉及多个方面、多方利益,如何在强调产业升级改造和环境品质改善的同时,提升原居民和新居民在新东晓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东晓街道党工委制定了“党建引领·蝶变东晓”城市更新党建项目,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多方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联结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党组织,建设有向心力、有引领性的对话平台,以党建引领、搭建“连心桥”,倾听居民声音、收集群众意见,化解矛盾、防范风险,促进了政府、企业和群众之间关系的和谐共融,在更新蝶变的“新东晓”营造睦邻友好的“心东晓”。
“目前,我们在册的更新项目共有17个。而早期开发历史遗留问题多、产权复杂等情况,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更新工作的推进,亟需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东晓实际又能满足人们需求的路子来。”肖嘉睿表示,作为新时代基层党委,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必须高举旗帜,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将党建工作与城市更新工作进行深度融合。为此,东晓街道在全市首开先河,建立东晓街道城市更新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城市更新党建工作,为更好地实现东晓的华丽“蝶变”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