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问题是深圳城市化进程中历史遗留问题,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市委市政府把水环境治理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下定决心打一场治水提质的攻坚战、持久战。
几年来,深圳水环境持续改善,得到社会各界的频频点赞,我市水务战线上也涌现了一批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工作者。深圳市河道管理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2017-2018年度深圳市三八红旗手曾岭岭就是深圳治水“半边天”的优秀代表。
487天修改1050遍完成治水纲领
在曾岭岭的电脑里,有一个名为“全市治水提质”的文件夹,里面是深圳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纲领性文件《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的历次修改版本。这些精确编号的修改版本一共有1050个,标题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
《工作计划》总共涉及项目1181个,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能有任何错漏。从启动编制工作到正式印发,历时1年零4个月,整整487天,作为主要编制人员的曾岭岭几乎每天加班加点,有时晚上只能睡在办公室。因此,她的办公室里常备换洗衣服、洗漱用品以及方便面。
最终,该计划顺利通过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议,明确了“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消除黑涝、五年基本达标、八年让碧水和蓝天共同成为深圳靓丽的城市名片”工作目标,提出实施“治水十策”和“十大行动”,有效指导深圳几年来治水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并且,由于起步早、谋划早,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相应落实“水十条”的城市,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一致好评。
专业扎实,细致入微,任劳任怨,是同事们眼里曾岭岭身上可贵的品质。身为80后的她,2007年从贵州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来到深圳市河道管理中心工作,2011年被借调到市水务局水污染治理处至今。
水污染治理处是治水工作的主力军,在市水务局被公认为任务最重、责任最大、工作最繁忙的处室,不仅负责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承担全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场的规划、建设工作,还统筹全市5938公里污水管网及1.23万个排水小区正本清源工作。在长达8年的治污工作中,曾岭岭始终以大局为重,不管多么急难险重的任务,都加班加点按时完成。
以满腔热情坚决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2015年底深圳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在莲花路水源大厦20余层的办公大楼里,“5+2”、“白+黑”是工作常态,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午夜狂奔是真实写照,曾岭岭就是其中一员。她经常手里拿着材料一路小跑送领导审阅;经常在别人都吃完饭了才匆匆赶到食堂;经常顶着高温酷暑仍坚持在工地、河道巡查;而她的办公室经常在夜晚仍然灯火通明……
可她和其他女性一样,也是为人之女儿、妻子、儿媳和母亲。2016年底,曾岭岭怀孕了。在许多单位,孕产妇多少都有些优待,可曾岭岭不仅仍挺着大肚子坚持工作,还依然经常加班加点。2017年下半年,曾岭岭开始休产假,可这时治水工作正处于攻坚克难阶段,她主动放弃了应休的产假,提前88天回到工作岗位。有人对她说:“小曾,你多休息几天也没有关系,深圳治水不少你一个。”她却说:“治水不少我一个,但多一个人总要更多一份力。我一休假工作都压给了同事们,看他们加班加点,我在家也待不住呀!”
她很感谢父母多年来的付出,为她撑起来整个家,65岁的妈妈从未没有怨她怪她。可有天晚上,曾岭岭开会到12点半,宝宝发高烧,一直哭着要妈妈。外婆心疼得不得了,实在忍不住打来电话,对她大发雷霆。曾岭岭在会场强忍住泪水,回到家已经凌晨1点多,看到儿子生病烧红的脸颊、哭肿的双眼,抱住他泪如泉涌……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几年来,深圳水环境持续改善,得到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市民的点赞。深圳湾从黑臭变身“最美海湾”;有着深圳“塞纳河”美誉的大沙河边游人如织、雀鸟成群;茅洲河旧貌换新颜……而曾岭岭和她的同事们,正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决心和满腔热情,坚定地走在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大道上。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