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天,中韩大战就将打响,国足25人大部队已浩浩荡荡地开赴前线,而主场作战的韩国队却只召集到了20名球员,而且只进行了3天集训。不过,韩国头号球星孙兴慜表示,球队依然信心十足,“我们只用3天就能磨合好,这是我们的主场,又是12强赛的首战,因此必须取胜!”
韩国输人不输阵 身价超出国足四倍
韩国队虽然在人数上占据劣势,但挤掉中超转会市场的泡沫成分,韩国全队的总身价依然遥遥领先以中超球员为主的国足。根据权威机构德国《转会市场》的统计,韩国全队总身价是国足的4倍。
出征12强赛的韩国队
中国球员虽然身价飙涨,但主要原因是大资本进入足球圈以及中国球员资源紧缺,相比《转会市场》的估价,普遍存在数十倍的溢价。
韩国足球庞大的留洋军团则是拉大中韩球员身价差距的主要原因。在国足25人阵容中,只有张玉宁一人效力海外的荷甲维特斯俱乐部,其余24人全部来自于中超球队;而韩国20人名单中,只有3人效力于本国联赛,在欧洲俱乐部效力的球员多达6人,其中孙兴慜加盟托特纳姆热刺的转会费就高达3000万欧元。
孙兴慜
后防主打中超牌 两队均手握双刃剑
在这支韩国队中,施蒂利克一共招入了7名后防球员,其中有4人来自中超,包括金英权、洪正好、张贤秀和后场多面手金基熙,这与中超俱乐部大多将亚外名额放到后防线有关。
韩国队由中超球员组成,对于两队都是把双刃剑。一方面,金英权效力的广州恒大、洪正好效力的江苏苏宁和张贤秀效力的广州富力都是中国队的国脚大户,韩国防线对中国前锋以及国足的进攻套路都将非常熟悉;另一方面,国足前锋也充分掌握每名韩国后卫的弱点,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进攻方案。
中场祭旅欧豪阵 太极虎真正大杀器
由旅欧球员组成的韩国队中场,是“太极虎”真正的强大之处。热刺主力孙兴慜无疑是这支球队的头牌,效力德甲美因茨的具滋哲曾夺得过2011亚洲杯金靴奖,具滋哲与孙兴慜组成的韩国进攻线第二梯队,将是该队得分的主要力量,也是国足防守的头号重点。
具滋哲
寄诚庸在英超桑德兰身穿21号,视皮尔洛为偶像的他也是桑德兰和韩国国家队的攻防调度核心,在限制他的组织调度的同时,国足还必须提防寄诚庸不俗的定位球能力。
锋线单耍黄喜灿 专破国足密集防守
由于韩国队主力前锋石现俊刚刚租借到了土耳其劲旅特拉布宗,需要适应新球队,因此他将缺席前两轮12强赛,让人吃惊的是,施蒂利克竟然放弃了召集其他前锋入队的权利,只用黄喜灿一名正印前锋出战国足。
黄喜灿
让施蒂利克如此信心爆棚的原因,首先是韩国队强大的进攻型中场阵容中,孙兴慜、具滋哲和池东沅都能出任前锋位置,而且由于一场比赛只有3个换人名额,20名球员也足够他进行轮换调整。
池东沅
更重要的是,黄喜灿的能力得到了施蒂利克的足够信任。20岁的黄喜灿被誉为韩国新一代的天才前锋,曾代表韩国国奥出征里约奥运会并有上佳表现。施蒂利克认为,中国队客场挑战韩国时,重心将放在防守上;而黄喜灿速度奇快,突破能力极强,正是破密集防守的利器,因此施蒂利克对其颇为倚重。而这名韩国小将,也必将是国足防线重点盯防的对象。
国足对策:
女排精神+攻守平衡
9月1日的中韩之战,客场作战的国足无疑处于劣势,但作为12强赛的首战,这场比赛的胜负又将对国足整个世预赛征程造成决定性影响。想要在韩国客场拿分,国足已制定好对策。
女排精神鼓舞士气
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登顶后,主帅郎平对“女排精神”进行了精辟总结: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准备征战12强赛的国足将士都承认,目前这支球队中最需要注入的就是“女排精神”。
数十年来,“恐韩症”一直是中国足坛挥之不去的梦魇,在两队历史上33次交锋中,国足仅取得2胜13平18负,胜率只有6%。在最新公布的12强赛出线赔率中,韩国与澳大利亚并列首位,而国足则仅列第10位。无论是阵容还是经验,韩国人都明显优于国足,但国足面临的却是必须抢分的背水一战。
刚刚抵达韩国,国足主帅高洪波就用女排精神激励队员,“郎平指导带的中国女排,在奥运会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大家能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最终拿到奥运会女排冠军。这样对中国体育文化的诠释,我觉得非常赞赏,值得中国男足好好学习。”高洪波表示,韩国足球对中国足球的评价一直都是“缺乏战斗力,容易放弃”,国足需要从这场中韩之战开始,让对手和球迷看到改变。
高洪波
“12强赛就是10场决赛,每场比赛都要抱着付出所有一切。”重返国足的孙可表示,不仅是中韩之战,12强赛的每一场比赛,球员都必须保持对胜利的渴望并全力以赴。
足球讲究攻守平衡
在拥有了强大的精神武器后,国足在战术上同样重视对手。对于敌强我弱的态势,高洪波表示做好防守将是打好这场比赛的基础,但在这个基础上,国足并不会一味死守。
中国男足赛前训练
“做好防守不是用5后卫还是10后卫的问题。足球比赛讲究的是攻守平衡。”高洪波表示,每场比赛都需要找到攻守平衡点,为此,高洪波为每个位置上的球员都制定了详细的作战部署,“然后走到场上,为同一个目标战斗”。
编辑 莫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