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湾区建设 广东制定了“施工图”和“任务书”!

读特记者 李明
2019-03-02 21:04
摘要

3月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州召开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闻发布会。

3月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州召开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介绍2017年7月1日以来我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进展、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通报了广东省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两份配套文件的起草背景和主要内容。珠三角9市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发布会,省大湾区办主要负责人与广州、深圳、珠海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据悉,省大湾区办牵头组织起草了《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我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实施意见》主要着眼长远发展,对标大湾区到2035年的建设目标,对未来十多年我省要重点推进落实的大事要事进行谋划,突出战略性和协调性。《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是着眼中期安排,把近中期看得比较准的、可以加快实施的重点工作进行分工部署,进一步量化阶段性目标。目前,《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已经省委、省政府审定,即将印发实施。

广东省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重点工作主要在六方面: 一是以连通、贯通、融通为重点,推动规则相互衔接。二是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携手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强化跨境基础设施对接,推动粤港澳三地高水平互联互通。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携手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五是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携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六是加快推进合作发展平台建设,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广东将联合港澳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国家支持在大湾区布局更多大科学装置,推进建设一批重点领域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广州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等创新平台为重点,争取开展粤港澳科技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深化科研成果转化合作。

同时,积极完善以广深港、广珠澳和跨珠江口通道为主轴的内部快速交通网络,共同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进一步完善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运营管理和机制安排,加快新横琴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建设,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广东还将进一步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加快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推进珠海横琴协同澳门开展深度合作示范。加快中新广州知识城等特色平台建设,支持珠三角9市研究谋划一批形式丰富多元、功能定位鲜明的合作平台,加快引进港澳高端资源要素,探索开展一批首创性、差异化改革。

据介绍,《实施意见》主要对照《规划纲要》赋予广东的任务要求,结合广东实际,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在内容和结构上与《规划纲要》保持紧密对接,包括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重点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三个部分。其中,重点工作任务包括九个方面:一是优化提升空间发展格局,发挥极点带动作用,强化轴带支撑功能,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形成分工有序、功能互补、高效协同的城市体系。二是强化大湾区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三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携手港澳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四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为重点,打造内联外通、高效衔接的基础设施网络。五是协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粤港澳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携手港澳加强污染联防联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七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完善便利港澳同胞在大湾区内地发展的配套政策,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服务体系。八是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九是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合作平台的试验示范作用,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是对照《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体现我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中期安排,把近中期看得比较准的、可以加快实施的重点工作分解为9个方面、共100条重点举措。

另据了解,省大湾区办正在研究制定我省推进大湾区建设2019年工作要点,把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市各部门,加强督促协调,加快推进实施。

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在发言中表示,《规划纲要》把香港和深圳定位为重要的一极,这个战略谋划符合世界一流湾区的客观规律,给深圳发展赋予新的机遇,也为深港合作提供了新的空间。把推进大湾区建设做为深圳主牵引,努力发展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更好服务于大湾区的城市群的发展。

艾学峰表示,为了更好发挥深圳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与香港和湾区其他城市协同发力,尤其是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生于改革、兴于改革,在大湾区建设新征程中,继续发挥改革开放的先锋作用,努力用好改革授权和特区立法权,谋划推动营商环境改革等一批战略性改革,以首创性改革,实现引领性的突破。深圳将携手港澳积极构建全面开放格局,促进人、财、物等要素更便利的流动和高效配置,尤其要强化规则的相互衔接。二是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携手共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的核心任务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圳是一座创新力城市,有条件在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聚焦创新链的薄弱环节,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且把深圳科技产业化优势,与香港科研资源比较丰富、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结合,突破创新资源合作共享的障碍,加快营造协同创新的环境,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同时,积极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努力把深圳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之都,为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注入强大活力。三是深化深港在产业、基础设施重大平台、民生领域的合作,服务香港繁荣稳定。深圳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与香港的合作。特别是在金融、航运、贸易等方面的产业,未来深圳将继续用好毗邻香港的独特优势,把产业合作向香港竞争力较强的专业服务业领域拓展,同时,还将协同香港建设好前海深港服务业合作区、深港创新服务区的重大合作平台,并且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便利香港居民来深发展,香港青年在深创业以及生态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推动优势资源共享,共同利益融合,帮助香港拓展发展空间,让香港的优势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艾学峰说,在大湾区建设中,资本市场具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圳将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建设,加强与香港的合作,帮助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某些领域已与香港开展合作,包括香港证券交易所在深圳设立商品交易中心,深圳与香港建立股市的深港通和债券市场通,与澳门与在开展特色金融的合作,“我相信在大湾区建设中,深圳与香港与澳门将找到更大的合作空间。”

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记者 李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