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3(2019)》发布暨2019年中国法院信息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现场发布的蓝皮书指出,2018年中国法院办公智能化水平较2017年有所提升,2018年共3192家法院具备了公文起草、审批查阅等办公管理能力,网上办公接近92.65%。
“2018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新成效显著,智慧法院由初步形成向全面建设迈进。”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智慧法院建设全面提速,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愈发深度融合,信息时代审判运行新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主体框架已经确立,智慧法院的全业务网上办理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全流程依法公开基本实现,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方向已经明确并展现广阔前景,先进信息技术推动法院审判执行方式发生了全局性变革,有力促进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蓝皮书认为,2018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智慧法院由初步形成向全面建设迈进,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信息化助力司法为民;第二,信息化辅助审判执行和司法管理;第三,信息化服务国家社会。
蓝皮书指出,全国法院在智能化办公、自动巡查、静默化管理、系统完备性、大数据分析等方面亮点纷呈。未来应当在技术应用、数据安全、数据分析等诸多方面应当持续发力,保障法院信息化建设稳步向前。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法院办公智能化水平较2017年有所提升,从法院数量来看,2017年全国有3027家法院具备公文起草、审批查阅等办公管理能力,占比达87.87%,2018年共3192家法院具备了公文起草、审批查阅等办公管理能力,网上办公接近92.65%;从法院分布来看,全国能够实现网上公办能力的法院已经基本做到了全覆盖,除了兵团法院外所有高院都拥有了网上办公系统,都能够实现网上办公;从应用范围来看,网上办公系统已经逐步形成全国一张网,打通了全国3000多家法院,网上办公信息可以自由流转。从应用深度来看,网上智能办公的应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已经从原有的网上传递文件升级为集绩效统计、内部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强大办公系统。
蓝皮书指出,在庭审自动巡查方面,有20家高院可以实现庭审自动巡查,占比62.5%,相比2017年提高了12.5%。这20家高院可以有效的运用各类信息化手段对辖区内法院的各类庭审活动的规范性和纪律性行为进行巡查。如河北自主创新研发了审判风险防控系统,实现了庞杂繁重的人工管理向信息技术自动化管理的转型,如今对一个地市所有案件的流程检查只需10分钟即可完成,大幅节约了管理成本,全面提高了审判管理效率,有效提升了案件质量。
根据蓝皮书,在管理系统完备度方面,有3080家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持案件档案的信息管理及调阅,约占全部被评估法院的89.40%;有2086家法院可以支持纪检监察业务网上办理,约占全部被评估法院的;有2942家法院支持人事业务网上办理,约占全部被评估法院的;有3001家法院支持物资装备、国有资产、采购、基建等司法装备的信息化管理,约占全部被评估法院的87.11%。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