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奏·深圳报告 | 向着全球创新链的上游,迈进!

读特记者 闻坤
2019-02-26 07:46
摘要

深圳爆发出强劲的创新能级,与全球创新链形成共振


卷首笔记

2018/3/7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


2018/12/26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近年来,深圳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抓重点补短板,从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发力,构建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大力布局创新载体、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形成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领跑”,大疆、光峰、奥比中光、云天励飞等行业翘楚“冲刺”,大量富有创新活力的小微企业“精专”的创新梯级层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向全球创新链上游迈进。

2月25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人们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华为展厅参观。 华为公司24日在巴塞罗那举行产品发布会,首次推出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商用手机Mate X。 新华社记者 郭求达 摄


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近,韶音科技一款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骨传导无线耳机,在亚马逊网站以4.3的高评分,击败BOSE等一众世界知名品牌耳机,而广受业内关注。

目前在北美,该品牌耳机已占到整个运动耳机销量的40%左右,获得CES创新大奖、德国红点奖等多个重磅奖项。

“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韶音科技CEO陈皞说,作为深圳本土企业,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创新是韶音发展的灵魂。

坚持创新,为减轻每0.1克重量拼尽了全力,韶音是深圳众多创新企业的缩影。

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深圳爆发出强劲的创新能级,与全球创新链形成共振。

海思的“麒麟”应用处理器芯片性能与高通“骁龙”芯片相当,处于国际并跑地位;
云天励飞全球首创“云+端”动态人像智能解决方案,率先实现“亿万人脸,秒级定位”;
汇顶科技指纹识别芯片在全球处于领跑地位,其自主研发的活体指纹识别芯片已经问世,为移动支付提供安全保障;
紫光同创推出国内首款千万门级自主产权的高性能FPGA芯片;
华大基因贡献了全球40%的基因测序数据;
微芯生物历时12年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西达本胺,作为一种抗肿瘤口服药物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治疗药物的空白;

贝特瑞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

2018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成绩单

产业产值

23871.71亿元

同比增长11.66%


产业增加值

8296.63亿元

同比增长12.73%





创新源头活水涌现

深圳湾畔有个名校“俱乐部”——深圳虚拟大学园,是深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和深港合作大平台的典型代表。

每年11月份,全球电声及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和技术大拿都会聚集虚拟大学园,参加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举办的电声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以行业水平之高、受众之广,成为“虚拟大学园一景”。

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韩东认为,虚拟大学园这样的平台犹如杠杆撬动更多的科研项目、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对深圳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都有着重要贡献。

深圳虚拟大学园累计孵化科技企业1265家,各成员院校承担国家、省部和市级科技项目超3000项,获得专利1377项、软件著作权298项,发表论文2863篇,转化成果1932项。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如此才能实现深圳创新能力的跃升。”市科创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实施原始创新“补短板”计划,聚焦大装置、高平台、前沿领域,实施重大基础科研专项;获批建设鹏城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两个广东省实验室,占全省总数的2/7;规划建设十大诺奖科学家实验室,格拉布斯研究院、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等5家诺奖实验室挂牌成立。

目前,深圳累计建成创新载体1877家,其中国家级114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继续居全国各大中城市第一。


高层次人才增长“井喷”

创新靠人才。深圳努力在人才竞争中占据制高点,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深圳吸引人才可谓不拘一格。”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副院长陈煜波认为,深圳的人才政策可以说是走在全国最前面,对人才的重视和前瞻性为深圳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陈煜波说,在国际人才流动方面,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流入/流出比最高的城市,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流入/流出比分别达到1.65和1.68,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和保留率都居于前列。

近年来,深圳围绕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相继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推进创新人才政策系统性优化重构,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自2011年起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来,特别是自2016年“81条”人才新政实施后,高层次人才引进呈现井喷式增长。2018年新增全职院士12名,总量41名。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510万。

编辑 张颖

(作者:读特记者 闻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