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上午,市政府党组一起听了一堂课。
授课的教授是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同济大学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陈明,授课的主题是“工业4.0与人才培养”。
陈明教授
陈明教授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工业4.0方面的权威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设备远程诊断,多次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以及上海市智能制造项目,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
学习现场
为什么市政府党组要专门用周末的时间一起听课,学习工业4.0?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简单来说,工业4.0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核心是提高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精密化的水平。
在工业4.0时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加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时空观,重构了产业链、科研链、创新链、价值链,促进了各行各业跨界发展、融合发展,横向联动、整合资源,推动着制造业等产业深刻变革。
深圳以制造业起家,同时又是我国信息产业规模最大、创新动力最强、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如果在工业4.0发展上抓得早、抓得准,不仅能巩固现有制造业的优势,而且将确立新优势,把握话语权。
相反,如果把握不准、动作不快,将可能沦为网络经济的“加工厂”,不仅会丧失过去已经形成的制造业的比较竞争优势,而且将在下一轮竞争中被淘汰。
那么,深圳如何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上率先突破,构建制造业的竞争新优势?这次市政府党组专题会议也提出了要求。
会议强调,各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工业4.0的重大意义,着眼构建信息经济条件下新的经济形态,发挥深圳信息技术、产业的优势,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精密制造;要紧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工匠精神,深入推进质量、标准、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加快提升制造业领域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掌握竞争主动权和规则制定权;要立足于国际科技、产业中心建设,更好发挥深圳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作用,加快提升制造业领域的创新能力;要充分学习德国、瑞士等先进国家的经验,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职业教育体系,培育更多专业化人才,为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强大支撑。
“当好科技强市,领导干部首先要当好科技强人!”在专题学习会上,市长许勤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事实上,市政府党组一起充电学习科技新知,并不是第一次。此前,华大基因前CEO王俊就曾经给市政府党组成员上过一课,上课的主题是数字生命,讲的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同样高端、前沿。
据了解,市政府党组还将邀请量子通讯、石墨烯材料等方面的专家授课,进行专题学习。
可以预见,深圳的领导干部中,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科技强人。
编辑 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