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晚,新北市举行平溪天灯节活动。
带着新春祝福与心愿,成千上百盏天灯一起点燃、施放、冉冉上升,将平溪十分山城的夜空照亮,甚是壮观。2月19日元宵节晚上,平溪天灯节吸引了数万台湾民众及游客前往,共同祈福。
平溪天灯节是新北平溪乡的元宵民俗活动。元宵节上午,天灯节施放天灯的名额刚一放出很快就被抢光了。当天,天灯活动从傍晚17:30至夜里20:30进行,分十次施放,每次150盏。
今年天灯节举行了两场施放天灯的活动,分别在2月16日、19日进行,现场还安排了年节应景的舞台表演、猜灯谜活动。今年是己亥年,天灯节跳脱传统天灯造型,制作了可爱的“圆满猪”主灯,取“一切圆满,诸事亨通”之意。
平溪天灯节主灯“圆满猪”。
当晚,平溪十分天灯广场聚集了数万名台湾民众及游客观看,幸运抢到天灯施放名额的参与者一笔一划地在天灯上写下祝福与心愿。每次施放天灯,看着上百盏天灯一起冉冉上升,现场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制视频,留下美好的一刻。
天灯相传起源于三国时代,由诸葛亮首创,故又称孔明灯。平溪天灯的起源有几个不同的版本。
一种说法是,施放天灯是大陆福建省惠安、安溪一带的习俗。清道光年间,先民移垦到平溪的十分一带后,在农闲期间会施放天灯。而天灯受地势和风向影响,会顺着基隆河飞往河口入海处,居民们认为这象征着向大陆的亲人们报平安,同时也有庆贺年节的祝福意味。
另一种说法是,早年清朝年间十分村经常遭到盗匪骚扰,村民们只好到山中躲避祸乱,等土匪离去后,留守在村中的村民就在夜间施放天灯作为信号,告知山上避难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向村民报平安,因此天灯又被称“祈福灯”“平安灯”。
还有一种说法是,天灯有“添丁”之意,在农业时代,男丁是劳力和生产力的象征,农家百姓为祈求家中生男添丁,通常以施放天灯的方式来讨吉利。另外也有说,每年元宵节是春耕季节之始,先民借施放天灯向上天祈求一年的希望,写上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等祈福语。
久而久之,这种独特的方式传承下来,每年元宵节放祈福天灯便成为了平溪地区的特殊民俗。1999年,新北市政府开始重视并举办了第一届平溪天灯节,引起热烈反响。
近年来平溪天灯节屡获国际好评,先后获得“此生必游的全球14大节庆”“世界第二大夜间节庆嘉年华”等美誉,2017年平溪天灯节还荣获了赫芬顿邮报公布的“2017年全球最佳节庆”。
如今,每年元宵节平溪天灯举行,十分山城总会涌入人潮。不过天灯施放也带来对环保问题的思考,现行天灯由纸、竹子、铁丝、胶带等制作,在高空中燃烧后往往掉落到山林里,难以自然分解。
为了珍惜并延续平溪天灯的传统文化,今年新北市开展了资源回收兑换活动,民众只要协助回收天灯纸就能兑换精美的小礼品,还将在天灯节过后开展平溪健行净山活动。
编辑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