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亮了,现场惊艳!

读特记者 陆云红
2019-02-19 20:04
摘要

故宫建院94年来首次免费对公众开“夜场”了!这回抢票难度系数堪比小客车摇号!没抢到票的朋友不要伤心!不要难过!我们满足你躁动的心,带你身临其境!

“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正月十五晚18时20分,故宫博物馆连刷三个“首次”: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紫禁城古建筑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紫禁城里过大年-上元之夜”的视觉盛宴更是让观众沸腾。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于2019年2月19日(正月十五)、20日(正月十六)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劳动模范、北京榜样、快递小哥、环卫工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消防队员、公安干警等各界代表以及观众朋友数千人,前往故宫博物院的午门展厅、太和门广场、故宫东城墙、神武门等区域观灯赏景,共贺良宵。

“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作为故宫博物院“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展览活动的延续,目的是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更好地阐释“传统节庆”这一充满团圆幸福感的话题,让新春的故宫博物院,在深沉壮美的厚重文化之外,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让公众沉浸其中,感受博物馆里独特的节庆味、人情味。

本次活动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第一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通过灯光照明及灯光布景,紫禁城内的午门—雁翅楼、太和门、太和殿、东南角楼、东华门、东北角楼、神武门等区域霓虹闪耀,让观众可以在晚间游览紫禁城。故宫博物院以此不断探索文化创意的创新方式,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故宫文化的多元魅力,进一步实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的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愿景。



观众入场前,可观赏午门城楼及东、西雁翅楼在灯光映照下的壮美雄姿。自午门入场后,首先观赏点亮后的太和门广场,随后由午门西马道登午门城楼,参观“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在东雁翅楼欣赏中央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赵聪及其团队的精彩演奏。

结束午门展厅参观后,观众沿着由充满节日氛围的红灯笼点缀的城墙步行至东南角楼,观看虚拟现实影片《角楼》播放,随后沿着城墙来到东华门城楼,参观“营造之道——紫禁城建筑艺术展”,当走过近千米长的布满红灯笼的故宫东城墙时,可以看到临近城墙西侧的部分古建筑也被点亮,聆听到畅音阁戏楼传来的戏曲声音

到达东北角楼后,观众步行至神武门,在这一区域可以观赏到城墙南北两侧通过艺术灯光投影于建筑屋顶上的《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从而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离开神武门城楼后,神武门外东、西两侧的角楼餐厅和角楼咖啡静候光临,从而圆满结束此次“上元之夜”文化活动。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持续开展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稳步推进“平安故宫”工程,故宫开放面积从2012年的30%,持续扩大到2015年的65%,再到2018年的80%,新开放了南大库家具馆、3/4的城墙,越来越多的院落、展览、文物与公众“见面”。院内展览百花齐放,实体展览、虚拟展览亮点纷呈,不仅在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特别是在观众中不断形成观展热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紫禁城已经走过了近600年岁月,在悉心保护故宫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故宫博物院希望能够通过展览等方式,多层次地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和解读传统文化,与观众的期望互动,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使故宫博物院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绿洲,实现为广大民众服务。

“紫禁城上元之夜”的照明设计将高新科技与文物保护有机融合,在方案制定阶段,就考虑到避免因照明对古建筑产生损害。通过设定不同的灯光强度,产生光影对比,使其在夜间自然产生立体感,达到“见光不见灯”的布光效果。使照明融入建筑,让观众更充分感受到紫禁城的夜间风采。

午门城楼及东、西雁翅楼在灯光映照下,展现壮美雄姿。太和门建筑主体及汉白玉台阶作为主要投影目标,用55000流明的激光电影放映机,通过激光投影技术,实现精准对位,让数字画面跃然于故宫古建筑之上。午门至神武门东侧城墙区域,由充满节日氛围的红灯笼点缀城墙,引导观众步行。临近城墙西侧的建筑也被点亮,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节庆氛围。《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建筑屋顶上。

此次灯光照明及灯光布景,由天津华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春田影视传媒、中国保利集团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陆云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