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交通运输各项主要指标高位稳定增长,行业安全健康发展。
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74万标箱,深圳机场新增15个国际通航城市,广深港客运专线全线开通,深中通道整体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
275公里地铁有序推进,南坪三期具备主线通车条件,调整优化176条公交线路,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运行体系初步形成。
海港和空港实现“双港齐飞”
去年深圳全力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巩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海港和空港实现“双港齐飞”。
在港口方面,新增巴塞罗那、里加2个友好港,深圳港国际友好港达25个。加强与珠三角港口合作,新增佛山勒流等5个内河组合港。2018年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7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9%,位居全球第四。航运业服务网络拓宽,深中“水上巴士”增至每天14班次,新增5条国际邮轮航线,邮轮旅客吞吐量连续两年居全国第四。
在空港方面,深圳机场持续拓展国际航线,新增国际客运通航城市15个,其中伦敦、巴黎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城市9个。2018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4934.9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五;货邮吞吐量121.8万吨,位居全国第四。开工建设机场卫星厅,新开香港元朗等3座城市候机楼,高峰小时航班容量提升至52架次,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机场建设取得新成效。
此外,2018年,我市物流业增加值预计超25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继续保持在10%以上。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去年一年全市审议通过十项重大交通规划,包括超前谋划深圳未来对外大通道体系,规划新增的深汕、深永、深肇、深南等高铁;优化干线路网规划布局,构建“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体系;完成机荷-惠盐高速改扩建、南光高速和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等重大项目详规,全力推进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宝鹏、深汕第二高速等重要通道前期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开工建设赣深客专引入深圳北站工程,广深港客运专线全线开通。轨道三期主体工程完成89%,四期工程开工建设,地铁在建里程275公里。高快速通道和城市干线网络加速形成,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成岛,整体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外环高速、沿江高速二期等5个高速项目顺利推进。石岩外环路、沙河西侧接线、深莞惠边界恒心路等9个项目完工,妈湾通道、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等11个项目开工。
全市35个政府投资道路项目加快推进,其中坪盐通道马峦山7.9公里特长隧道贯通,春风隧道盾构机下线,坂银南坪立交段完工,南坪三期主线具备通车条件。
交通运行居特大城市最好水平
去年一年全市打通断头路20条,推动153公里次支路网建设;改造提升107国道与创业立交等111个拥堵节点,完成中大附七医院等39个重点区域周边交通改善;建设自行车道284公里、自行车路侧停放区8786处,牵头清理小鸣、小蓝等异常企业滞留单车及老旧车辆32万余辆。路内停车推广到原特区外,增加路内停车泊位8500个。推动完成22座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增加停车泊位4089个。在百度、高德等发布的拥堵城市排名中,我市城市交通运行处于全国特大型城市最好水平。
去年共修复道路设施超过39万处,全市道路设施安全有序运营。制定实施道路设施品质提升计划,完成768座隧道、通道、桥梁清洗刷新,9条高速公路完成综合整治,61条道路实现“白改黑”,滨河大道修缮工程获社会好评,侨香路、宝安大道等27条精品示范路开工,53项片区交通整治工程全面启动,113处地铁等重大项目疏解路段病害完成整治,全市道路设施颜值大幅提升。
全市出租车基本实现纯电动化
去年一年全市公共交通运输水平稳步提升。压缩行车间隔,提升地铁运能17次,全线网支持扫码通行。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达519万人次,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例增至49%,最高日均客流量达646万人次,骨干作用日益凸显。常规公交服务持续优化,全年调整公交线路176条,在盐田、光明试点实施骨干公交线网调整;新增社区微巴线路14条,开行预约公交线路955条;公交车辆实现全覆盖扫码支付;高峰期公交分担率达60.5%,我市成功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去年深圳推广纯电动出租车21689辆,全市巡游车基本实现纯电动化,成为全球纯电动出租车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城市。与此同时,全面平稳实现红绿的一体化,提升出租车服务质量。交通部门联合多部门开展网约车平台专项检查,推行网约车“亮证”服务。
编辑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