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流失多招聘难 患儿“就诊难”亟待解决

读特记者 李明
2019-01-26 20:47
摘要

出席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向记者表示,他对此亦十分关注,呼吁加大力度稳定广东儿科医生队伍及破解流感高峰期患儿面临就医难等问题

儿科医生短缺和流感高峰期患儿面临就医难的议题在近几年的两会,以及最近关于流感的新闻报道中屡次提及,已经成为近阶段社会的热点话题。出席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向记者表示,他对此亦十分关注,呼吁加大力度稳定广东儿科医生队伍及破解流感高峰期患儿面临就医难等问题。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省孕妇住院分娩活产数约 173万人,在全国位列前茅,而且随着生育政策的全面实施, 目前儿童数量还会呈现更明显的增长态势, 给我省各医院儿科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根据中国儿科资源现状调研报告显示,2011-2014年,中国儿科医师流失人数为14310人。其中,广东省儿科医生流失总人数为1949人,35岁以下医师流失率为17.6%,占所有年龄段医师流失的59.6%。35-45岁医师流失率为11.7%,45-60岁医师流失率为6.8%,职称越低,流失率越高。近几年同样存在儿科医生流失问题。与此同时,儿科面临招聘医生难、离职人数猛增等情况。“儿科医生短缺”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陈运彬介绍,每年流感季节儿科病例明显增多,导致全省各地儿科挂号难,排队就医等候时间长,普遍等候3个小时左右。人多聚集又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国家六部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都制定了相关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仍无法解决短时间内解决全省儿科医生不足,服务能力不够的问题。

陈运彬建议,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对于儿童临床诊断中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体现儿科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特点和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要高于成人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同省卫生计生委在2017年6月30日前制定相关实施细则,但截止2018年底,全省21个地市中13个地市还没有任何调整,在已进行调整的8个地市程度也不一,而且相差甚大。

陈运彬说,儿科医生压力大,任务重,收入低。一方面由于医患比例悬殊,另外是由于儿童的特殊性,无法表达清晰自己的病情。一个孩子看病,往往由2-3名成人陪同,加大了儿科医生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所以愿意从事儿科的医学生不多;从事儿科医生的学历往往不高。“广东省儿科医生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医生1514名(10.9%),本科学历7889名(56.9%);专科学历4453名(32.2%)。城市主要以研究生与本科为主,农村以本科和专科生为主。”在大工作量以及心理重压背后,儿科医生的待遇并未和所承担的工作量以及压力成正比,大部分儿科医生认为收入低于所属医院医生的平均收入。他建议,在每年的各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中,将儿科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各地在财政上给予儿科扶持政策,条件可行时可直接对儿科医务人员给予一定补贴。

目前国家、省均要求各地在统筹使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财政补助资金时,在生活补助等方面适当向儿科倾斜,但实际收效不大,全省各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大部分招不满员,“以省妇幼为例,2018年招收的31名儿科专业规培生中,其中本院研究生4人,协同基地4人,基层单位接收后代培9人,本科毕业生自己选择参加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社会人)只有14人。难于完成招生计划。” 陈运彬说,不少儿科规培生毕业后选择不当儿科医生。建议在财政补助资金中适当向儿科倾斜方面或者增加专项补助,此外应鼓励社会资金专项赞助医学生参加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陈运彬指出,目前我省社区医疗中心的全科医生大部分的儿科专业知识非常缺乏或者不正确,经常造成误诊和漏诊,发生不少医疗事故,儿科病人大多不愿去社区就诊,进一步加剧了大医院儿科“就诊难”的问题。“目前不少地方的社区医疗中心全科医生都是到当地县级医疗机构进行短期儿科专业集中培训就多科执业,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县级医疗单位儿科的带教水平较低,以至于培训后的全科医生普遍儿科专业知识不足,所以这些医生实际上也不愿接诊儿科病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建议省、市拨出专款让社区医疗中心全科医生或转儿科注册的医生到全省各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3-6个月的儿科专业培训工作,使其具备儿科季节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能力,规培合格后就可以进行儿童疾病的救治,有助于尽量把病人留在基层,以减轻大医院儿科的工作压力,同时定期由医联体领头医院的儿科专家对这部分进行持续的继续教育培训。

陈运彬还提到要采取多种有力措施破解流感高峰期患儿面临就医难。

每年儿科季节病高峰时,由于病例明显增多,往往导致全省各地儿科挂号难,。同时一线儿科医生由于工作强度过高,长时间高负荷工作也容易出现减员,进一步加重就医难的问题。陈运彬建议,各地卫生主管部门或授权建立儿科就诊APP,发布本地区流感发病情况和就医指南,让家长了解流行趋势和指引病人选择合适的就诊医院。同时加强科普,让家长学会区别普通感冒与流感,如何识别重症流感,如何帮助孩子预防流感,接种流感疫苗的重要性、专家释疑等,减少轻症病人或流感病儿反复到医院就诊造成“挂号难”。

陈运彬提出,加强对学校、幼儿园等容易爆发流感样病例时的管理。“学校制定每日晨检午检的健康检查制度,进行体温测量,发现老师和学生发热,应让其戴口罩并居家休息,按照病情轻重选择是否就医,退热后无明显症状可以回校上学,不需医院出证明,以缓解医院儿科门诊或社区门诊的工作压力。”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李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