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 龙川福建会馆:营救大批文化名人的中转站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陈殷/文 刘钢/图
2021-05-20 16:46

发生在80年前、被茅盾称为“抗日以来最伟大的抢救”的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至今仍历历在目,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记者一行20日就来到这个神奇的地方——大营救指挥部之一龙川县福建会馆,当年,茅盾、何香凝、邹韬奋、胡风、柳亚子、梁潄溟等,大批文化名人被营救后,都是经龙川再转陆路回到大后方。可以说,福建会馆为保存中国文化命脉作出了非常特殊而关键的贡献。

龙川福建会馆

古老的三进式院落,有着岭南住宅特有的精致,窄窄高高的门面,福建会馆就坐落在龙川县老隆镇熙熙攘攘的老街上,不起眼,却自成气派,走进这座清代同治年间由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会所,扑面而来的是温润醇厚的文化气息,记者仿佛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当年。“邹韬奋居室”“柳亚子居室”等还保存着当年的原模样,正厅堂屋里,刚刚获救,从香港归来的茅盾、柳亚子和邹韬奋正在绕有兴趣地研究着什么……

据介绍,福建会馆及其附属纪念建筑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会馆1986年被公布为龙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7月公布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10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福建会馆馆长黄跃接受采访

福建会馆馆长黄跃接受采访时称,福建会馆陈列布展内容以大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发生在龙川县的主要革命事件为背景,以发生在福建会馆的事迹为主要内容,已成为龙川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纳观众5万多人,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青少年学生2万多人。

龙川是文化名人大营救重要中转点

同时,该县宣传部门还与县史志办、县教育局和县民政局等单位联合组织红色革命专题教育活动多次,为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发生在福建会馆的革命事件,更是令记者对福建会馆的“风骨”心生无边敬意!

(一)1923年,彭湃两驻福建会馆,与当时退守东江的广东军阀陈炯明谈判,借助陈炯明的影响并请他写信给海丰县长王作新释放在海陆丰“七五”农潮中被捕的农会干部。

(二)1925年10月东征军左路军曾在福建会馆设立指挥部,左路军纵队长程潜和中共党代表林伯渠也随军住在这里。

(三)1941-1942年香港文化大营救中,福建会馆成为大营救指挥部之一,又是文化名人赴内地的中转站。1941年,日军攻陷香港,大批民主和文化界进步人士滞留香港。在中共的领导和指挥下,他们从香港安全撤离到后方。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之一、“香港大营救”负责人之一的连贯就住在福建会馆,精心安排和指挥民主和文化进步人士的大转移行动。何香凝、茅盾、邹韬奋、夏衍、范长江、廖沫沙等被困在香港的文化界著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共300余人,穿过日寇的重重封锁线,乘船沿东江逆流北上,平安转移到中转站—龙川县老隆镇,并被安排在“福建会馆”和附近的“义孚行”和“侨兴行”等店铺里,安全撤离了香港。而“香港大营救”也曾被著名文学家茅盾称为“抗日以来最伟大的抢救”。

(四)1949年5月14日上午10时,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解放了龙川县城(今佗城),龙川遂为今广东省最早解放的县。6月1日,龙川县人民政府在老隆福建会馆成立,魏南京任县长。从此,龙川掀开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原标题《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 龙川福建会馆:营救大批文化名人的中转站》)

编辑 (冻结)董雯静审读 吴剑林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陈殷/文 刘钢/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