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位网友建议在红树林生态公园开辟新通道后不久,福保街道相关部门主动与居民对接,一个月时间就促成该项目落地,惠及周边5万居民。
在福保街道,每天都有不少类似来自基层普通百姓的建言,通过“至善福保”公众号平台的推动成为现实。
把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秉承“善时、善治、善地”的理念,该街道以“至善福保”公众号为突破口,打造居民掌上的“公共服务淘宝店”,通过精准有效的服务,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截至目前,该公众号粉丝数已突破4万,覆盖了辖区一半家庭。这种创新的基层政务服务方式,为福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助力,大大拉近了人民群众与党和人民政府的距离。
需求意见“我来提”
居民由“观众”变“导演”
点击“至善福保”公众号,在“微事我言”版块中,居民通过“随手拍”、“随时提”,对街道环境、设施等方面提出建议。
如网友反映,福保社区南片生活区距离红树林生态公园直线距离仅百米,但入园却需绕行一公里,建议新增一条入园通道。辖区党支部主动与居民联系共议,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商讨细节,与环水、城管、交警等部门沟通,仅1个月时间,即在红树林生态公园东侧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并配合周边环境提升,惠及了周边5万居民亲绿。
在“至善福保”微信公众号中开设“社区活动”—“我要组团”版块,以“一人发起,多人附议,社区开团”模式运营,组团成功后,由社区党委以民生微实事立项,统筹安排公共服务场地,并在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平台招标引入优质社会组织承接。对于组团成功的项目,由发起人做“班长”,协助老师管理课堂,由此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组团管理,有效提升课堂的服务品质。
自去年5月以来,已成功开团74个,服务居民1万人次,内容既有服务来深务工者的“粤语课”,又有服务园区员工的“电脑编程课”,还有关爱妇女的“插花课”等。
民生推文“原汁原味”
助推线下工作融合
福保街道办转变原有以“工作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推文方式,全力打造以“服务”为品牌的推文特色。每周召开宣传工作例会,选取各条线工作中与居民关系最密切、最反映民生的事项作为选题,从居民“爱看”、“愿看”、“想看”的角度策划编辑,内容包括福利活动、安全提醒、生活贴士等,并于每周五晚8点定时推送,成为与居民每周一次的阅读互动“约会”。去年以来,发布249条推文,总阅读量约35万,其中单篇最高阅读量达10万+。
近日,街道结合春节假期推出“春联定制”服务,充分激发社会资源参与,居民在微信评论区留言春联内容,根据字体喜好在24名“春联义工”中选择作者,社区书画义工因被“点选”而积极参与,派发出春联500余幅,居民在互助、奉献中收获幸福感与获得感。
小编“福宝宝”实力圈粉
互动答疑更贴心
在福保街道,“福宝宝”是一个网络红人,深受街坊邻居的喜爱。
今年7月起,“至善福保”小编微信号--“福宝宝”以街道形象面对居民,集推送活动、互动答疑为一体,成为党委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交流互通纽带。目前,“福宝宝”已拥有2600名活跃粉丝,各类活动群、讨论组109个,已成为听心声、解民惑、聚民意的有效来源。
比如,针对微信好友“晨曦”反映的“出租房天花板掉落,房东没有任何补偿”一事前来咨询,“福宝宝”立即调动街道律师资源,及时予以专业法律回复,得到居民点赞。
特色小程序服务暖心
“小点滴”也有“大感动”
“至善福保”还设置了特色小程序“健康管家”,为居民记录血压、血糖等数据,做睡眠健康、压力、产后抑郁等测评,还可以与周边居民一块打卡健身、阅读,完成挑战任务,切实将国家“大健康”理念贯彻到居民日常生活中。“福保故事”栏目,以“讲身边人,讲身边事”为切入,讲述福保辖区里各行各业人的“小故事”,以“每月一主题”的形式,推送相关联行业的暖心事迹,通过真实故事引发居民共鸣,传播正能量。
如9月推出的教师节特辑,辖区三名教师代表通过分享身边的事,在教师、学生及家长之间引起强烈反响,在多个微信群中引起热议。“居民们成为故事的主角,大大增加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福保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该街道把“至善福保”公众号打造为群众沟通服务的平台,而不是强制推送。该公众号通过创新实现了四大转变,一是转变原有以“工作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推文方式,推文95%以上都是和居民百姓密切相关的话题。二是把基层民生的公共服务,由政府的单向配餐变成了“配餐”加“点菜”,让居民有了“点菜”的权利。三是把微信公众号由单向的宣传展示,变成双向的互动和服务。四是通过小编号“福宝宝”的互动,让居民由享受者变成了参与者和组织者。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