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税务部门:进一步服务好中小微民企

读特记者 段琳筠
2019-01-21 13:19
摘要

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正如荼召开,与会代表争先献策、畅谈深圳发展。

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正如荼召开,与会代表争先献策、畅谈深圳发展。期间,《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税务服务实体经济的几点建议》引起了不少代表关注。 在肯定深圳税务部门近年来服务实体经济意识不断提升的同时,代表们也建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速“放管服”改革,强化税务征收服务职能,特别是要多服务中小微企业,切实了解和解决它们经营中所面临的困难,为其发展营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记者随后也就有关情况采访了深圳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据介绍,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扶持中小微企业,深圳税务部门持续加码、实招频出:一方面,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真金白银”支持。2018年全年为纳税人办理减免税2411.4亿元,同比增长12.3%。分类型来看,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567.8亿元,同比增长61.3%;单就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一政策来看,就有 14577 户纳税人享受到,同比增长222.5%,加计扣除金额达到 712.69 亿元,同比增长 64.59%,为企业减轻税负超过 178 亿元。从享受主体来看,以股份公司和私营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合计减免税收1705.7亿元,同比增长约10.2%,占减免税总额的70.7%,有力地减轻了民营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在国家税务总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10条硬举措的基础上,深圳税务部门围绕纳税人反映强烈的办税“堵点”“痛点”“难点”,精准推出108项举措,分三年逐步实施到位,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例如,为了减少纳税人的办税时间,深圳市税务局在2018年全面推行了“大服务”工作模式,将“11+N”项事项集中前移到办税大厅办理,构建咨询导税、窗口受理、集中审批、集中办理的一体化纳税服务模式,实现了纳税人办税等候时间和办理时间的“双下降”。

而针对代表反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等问题,记者也了解到,深圳税务当前对于新办企业办理发票业务已实行“套餐”式服务,企业提交申请后,无需审批直接赋予新开业纳税人票种和票量,彻底缓解了新企业初创期获取发票不及时的压力,扶持中小企业有序健康发展;对于开业时间较长、已过初创期的企业,深圳税务还上线了发票智能审批系统,通过综合运用系统数据,根据纳税人过去半年的申报、开票等信息,实现由系统自动赋予票种票量。据悉,该系统2018年6月在南山上线,首月即有2892份普通发票票种变更申请通过智能发票审核审批并即时办结。2018年10月,这一试点推广至罗湖、福田、南山、蛇口、龙华、龙岗6个区,从普通发票票种变更业务扩大到所有包括中小微、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办理的各类发票业务,至2018年底通过智能审批快速办理完结的业务量已占全部总和的三分之一,约达到11万户次。预计到2019年2月,将实现全市范围内推广发票业务自动化智能审批,我市纳税人均同等适用这一方便举措。

此外,对于上升期有更大发票需求的企业,深圳税务部门还取消了发票最高开票限额的有效期限制,纳税人完成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变更审批后,升位长期有效,不会随意更改或下降,不需要再跑税务局办理延长或重新申请,一举减少全市近一半的发票审批文书受理量。深圳市爱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旅游服务企业,自2016年正式开展业务以来,罗湖区税务局根据发票用量和实际业务拓展情况两次主动该企业进行发票增量、增加发票种类,三年来该企业直接领用的发票数量增长11倍,营业收入也从2016年的3800万增长到2018年的2.7亿元,公司经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针对市’两会’代表提出的建议,深圳市税务局高度重视,积极主动与代表联系,了解具体情况,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我局还将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探索优化发票供应相关措施,在智能审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方法,进一步减低企业办税时长,提高办税效率,为纳税人减负。”深圳税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段琳筠)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