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8个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医教研全面“开花”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江清浩 文/图
2019-01-17 21:07
摘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去年5月11日开业。开业8个月以来,医院高视野高起点高水平,医教研全面推进,承接全市高危疑难重症诊治任务,让深圳市民大病不出深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去年5月11日开业。开业8个月以来,医院高视野高起点高水平,医教研全面推进,承接全市高危疑难重症诊治任务,致力向深圳市民提供与位于省会广州的其他兄弟附属医院同质量的医疗服务,让深圳市民大病不出深圳。

当前,中山七院已开设39个临床专科,基本符合高水平三级甲等医院专科设置的要求。自开业以来,医院累计门急诊总量达15万人次,日门急诊量达1200人次,收治病人入院总数近8000例,最高单日住院在院人数超过400人,床位综合使用率超过80%。开展各类手术2300余台,单日最高手术超过30台,其中三四级疑难大手术占比达70%。医院现开放床位已达504张。参加全市政府集中采购的病床陆续到位后,一期近800床将在年内全面开放。

不断创造深圳速度

医院开业第一天即同步开放门诊、24小时急诊、住院、手术室、ICU;第12天,开展首台四级手术——胃癌D2根治术;第13天,开展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第14天,开展首例腹腔镜下肠癌手术;第22天,开展首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手术;第26天,开展首台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第1个月,开展3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第2个月,开展首台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第3个月,开展首台脑动脉支架置入手术;半年,开展首例器官捐献手术……多项高难度手术、诊疗项目开展刷新“深圳速度”;来院患者中,深圳市内占65.1%,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占34.9%。中山七院一开业既彰显“名院”气质。

组建高水平医疗教学科研团队

医院现有职工1190名,其中博士144名、硕士371名。高级职称97名,其中80%来自广州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引进中大医科系统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团队26个,包括消化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中医科、眼科、儿科、骨科、肾内科、血液内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其中,29位临床专家现(曾)任省级以上医学(协)会主委、副主委,52%医教研骨干有长期(≥1年)海外执业、研究、访问学者等经历。

器官移植捐献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划和准备,去年12月,中山七院成功实施了首例器官捐献手术。今年1月14日,举办深圳市移植高峰论坛,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中国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等出席活动;中山七院得到中国器官移植基金会“施予受”国家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的授权和直接联网,成为全国第三家在公立医院平台上推动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工作的医院,成为华南地区器官捐献登记的“门户”。中山七院将以器官移植为引擎,推动相关学科群的发展。

扎实推进教学工作


中山七院现已成立22个教研室,全年96名职工通过教师资格认证考试,3位教授被聘为中山大学医学院教研室主任、8位教授被聘为中山大学第12届教学督导,共有25名博士生导师、25名硕士生导师;本科生教育方面,承担了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研究生教育方面,开设了3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018年度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1名、博士研究生32名;继续教育方面,承办了国家级继教项目3项、省级继教项目20项和市级继教项目18项;此外,医院还承担了99名见习/实习生、33名进修生的培养工作。为承担中大医学院医学生临床见习、培养任务,研究生、进修生教学工作等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

将落地多个诺奖实验室

中山七院全年共获得科研基金立项36项,经费总额1068.6万;其中国自然基金立项10项,经费总额429万元,位居深圳市医疗卫生机构前列;全年累计发表论文67篇,其中SCI 19篇。

科研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医院的发展理念。中山七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实行临床与科研相对独立的开放式管理体系,使临床和科研人员专注于各自擅长的领域,通过科研引领临床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推动科研成果向下游产业转化,从而使科研、临床互相促进、协同发展,形成医疗产业创新高地,通过科研引领临床跨越式发展,实现变道超车。目前已组建了六大科研平台与一个大数据中心,包括消化医学研究院、脑健康疾病研究大平台、免疫学研究大平台、血液病研究中心、精准医学研究中心、肿瘤耐药逆转研究中心与中山七院临床医学研究大数据中心。同时,高度重视人才储备,采取全球招聘的政策,向国际知名研究机构招贤引才,建立“首席科学家+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的人才梯队。先后引进专职科研人员41人,其中包括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名,中山大学高层次人才13名,其他专职科研人员27名。

2018年3月,中山七院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署协议,共建临床医学研究大数据中心,通过临床大数据服务医生、服务患者、服务科研、服务医院运营、服务卫生决策的实践经验,打造成为深圳乃至全国医学大数据中心的标杆。

中山七院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将落地3个诺奖实验室。2018年5月12日,爱德蒙·费舍尔转化医学研究诺奖实验室揭牌;今年9月,我院组团访问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授予托马斯·林达尔院士荣誉教授,以托马斯·林达尔命名的DNA修复精准治疗诺奖实验室将于2019年上半年揭牌。另外,聘请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马里奥·卡佩奇教授为荣誉教授,以他命名的诺奖实验室正在积极筹建过程中。

立体化救援体系初具规模

中山七院作为深圳市应急与灾难医学中心,承接深圳市首家移动医院项目, 9部移动医院车辆已经到位;已组建一线队员70余人、二线队员160余人的的紧急救援队伍。同时,医院已获批加入国家首批72家航空医疗救援网络医院,停机坪建设已完工,将于近期举行空中救援演练。急救医疗的立体救援体系已然初具规模。

打造有“温度”的医院

中山七院成立志愿服务部,首批已有415名医务人员登记成为志愿者。同时,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合作建设医学人文科研教学基地,将大力开展医务志愿活动,推动医学人文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医学人文中英文杂志,编写医学人文教材,筹建医学人文学组,共同举办医学人文品牌学术活动,为建成医德医风最好的医院贡献力量。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江清浩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