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言值” 勇担当 新作为——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以来工作回眸
读特记者 周元春 通讯员 袁发勇 文/图
2019-01-16 07:58

2018年,围绕文化建设等议题,市政协共举办13场“委员议事厅”。

市政协组队赴上海、宁波开展提升港口竞争力调研。

2018年,“委员讲堂”从社区、街道延伸到校园、企业。

推动全市政务服务大厅实施午间延时服务,更加方便企业和市民办事;

推动出租车行业增值税每车下降40%,全行业每年减负3000万元,惠及5万出租车司机及其家庭;

推动停办3年的大型迎春花市重启,让老百姓过年放假逛花市的要求得以满足;

……

过去一年,深圳市政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以高“言值”、敢担当,展示了新时代的新作为。

以学习锻造履职基本功促工作质量大提升

“新时期新要求,作为政协委员要自加压力——不仅要积极建言献策,还要精准建言,建言要有质量、有意义、有操作性。”

“作为委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才对得起界别群众的殷切期望和全市上下对政协工作的支持。”

……

以学习实现思想大武装,以学习锻造过硬的基本功,以学习促进工作质量大提升。过去一年,市政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视察广东、深圳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全会精神、深圳市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等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同时组织全市各级政协进行学习,实现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学习全覆盖,为坚定政协机关人员、政协委员理想信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深调研”是深化“大学习”的必然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市政协开展了全市政协工作“深调研”活动。6个调研组赴各区各部门召开座谈会18场,征集意见建议300余条……通过“深调研”,市政协及时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做法,对基层反映的共性问题分类研究、查找根源,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

过去一年,市政协用一组闪亮的数字体现了实干与“真落实”:

交办提案600件,开展22项重点调研和30项视察活动,召开2次常委会议协商会、2次主席会议协商会、290多次协商座谈会,形成41份调研、视察和考察报告……

协商议政见成效 出租车行业年减负3000万元

2018年9月10日,市交委、深圳市出租车协会及各大出租车公司负责人来到市政协,送上一面印有“为民生心系企业,促发展尽职尽责”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

这不是一次作秀,而是全市出租车行业及从业者们心意的表达——正是市政协协商议政的成果,直接推动了我市出租车企业增值税每车征收基数从10000元降至6000元,降幅达到40%,每年将为全行业直接减负3000万元,直接惠及全市5万名出租车司机及其家庭。

2018年,市政协围绕深圳营商环境的提升,提交了《关于深圳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议》重点提案,并确定为市委书记王伟中领衔督办。随后,市政协发动172名市、区政协委员,就开放经济、资金税费、行政法治、中小企业等专题开展调研,形成3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凝练成优化营商环境建议“30条”。在专题调研基础上,市政协还组织召开专题协商会,与市领导、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人面对面就进一步提升深圳营商环境协商。由于本次调研、协商扎实有料,赢得了市领导的高度赞许的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了推动出租车行业的大幅减负外,还促成了我市行政服务大厅午间延时服务的实现,让市民、企业办事更方便了。

记者了解到,专题调研+专题协商这一履职模式,近年来已经成为政协工作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推进河套地区科技合作问题研究”“建设美丽深圳”“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加强深圳文化品牌建设”……过去一年,市政协围绕我市中心工作,选准切入口,充分结合委员构成情况及行业分布情况,以分析细分行业发展情况为抓手,科学分组,充分调动委员积极性,使调研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在调研基础上,精心撰写调研报告,提出对策,并通过专题协商会完善建议,最终把调研协商的成果上报,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以制度保障委员敢监督善监督能监督

“不能让社康中心没‘颜值’(机构业务用房小、人员少)又没‘气质’(亮点少,创新不足)!”“医院规模不能不顾需求只求‘高大上’。”2018年,市政协在2017年重点调研和专题协商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进一步推进我市医药卫生改革”推进情况民主监督工作。委员们分成4个民主监督小组,围绕“社康中心建设”“社会办医发展”“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相关建议的采纳情况,开展民主监督视察调研,并提出不少监督意见,为市委市政府破解“医改”难题建言献策。此外,围绕莲塘口岸建设、基层公安执法、落实文化人才优先发展政策、新科技馆建设等工作,市政协组织了“回头看”视察,开展调研评议、召开监督性座谈会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18年2月11日,六届市纪委四次全会上,15名委员对述责述廉人员进行了书面评议。

这是市政协拓宽民主监督渠道的又一创新举措。自2017年市政协和市纪委共同制定了《联合开展民主监督工作协商会议纪要》以来,市政协联合市纪委监委,以制度保障营造委员敢监督的环境,以服务大局提升善监督的成效,以形式创新坚定能监督的信心,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除了评议述责述廉人员外,还组织委员148人次参与市委第四至第七轮巡察工作,并向被巡察单位提出意见建议;听取市纪委监委通报年度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并组织市政协常委开展评议。市政协还起草了《关于市政协和市纪委联合开展民主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市委,获得市主要领导高度肯定。与此同时,市政协还完善了特约监督员的选派、管理、联系、考核等工作,选派106名委员担任14个单位的特约监督员,充分发挥好监督员队伍的作用。

委员履职有了“硬标尺”履职积极性责任感提升

“我的届内履职总分491分,年度分为132。”1月10日,市政协常委房涛在市政协六届二十次常委会议上向常委们公开了自己的履职考核评分,这一评分在委员、常委里均排名靠前。房涛是市政协举行首次常委述职的7名常委之一。她认为,市政协给委员履职打分,并要求委员、常委述职,体现了政协工作规范化和管理的创新。而对委员履职参与重视度和履职能力做量化考评,将有助于委员履职积极性、责任感和能力更好地提升。

如何调动政协委员积极性,提高履职质量?市政协六届委员会不断健全委员履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委员履职考核,探索了一系列富有探索性的做法。如市政协联络委分别于去年1月和3月,对市政协常委、委员进行了届中履职考核。通过对委员履职信息系统所录的海量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撰写了常委和委员的届中履职考核情况分析报告。而到年终时,每位委员也会收到一个信封,里面是本人履职情况及评分情况。

今年1月10日,市政协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政协委员履职管理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正式实施,为委员履职定下“硬标尺”。

以委员、常委述职为例,《若干规定》明确,市政协在委员履职管理上建立委员履职述职机制,要求委员在所属专委会述职,而常委则在常委会议上述职。据介绍,今后每年度都会安排部分委员(常委)述职,原则上实现届内述职全覆盖。

与此同时,市政协对委员进行履职考核。且考核相当严格。《若干规定》明确,委员一年内缺席两个以上(含两个)履职基本要求项目,将被约谈;连续两年缺席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的委员、连续两年缺席全体会议的委员、连续两年考核不达标,约谈后仍不达标的委员以及年度内连续两次缺席常委会议且约谈后连续第三次缺席的常委,都将被劝辞。

严格的履职管理受到委员们的拥护。“约谈委员、劝辞委员,是对委员起一定的警示作用。既然当了委员不能只当一种荣誉,更要有一种担当,要认真做一些实事。如果不能参加开会,不能履行职责,那政协委员这个头衔也不能要。”市政协委员李圣泼认为,作为委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才对得起界别群众的殷切期望和全市上下对政协工作的支持。

履职亮点多 积极为政协工作提供“深圳经验”

过去一年,市政协履职亮点多多,不少工作获得各方肯定,也为政协工作提供了许多“深圳经验”。

停办了3年的深圳大型花市今年将重启了!近日,这一消息不仅让许多市民奔走相告,也让市政协委员陈镇文感到十分欣慰。他是重启花市的一个推手。关于重启迎春花市的提案他连续提了3年,今年终于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答复。而他的提案建议也入选了2018年度“十佳‘提得对、办得好’提案建议”。

2018年,市政协持续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而让市政协倍感骄傲的是,市政协编制提案结果清单的做法获得全国政协肯定,并写进了全国政协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提高提案质量的意见》。

2018年,市政协还继续深化提案办理结果清单成果运用,在市政协网站公开提案和提案办理复文的基础上,推动提案、提案办理复文和提案办理结果清单在深圳政府在线网站公开,扩大提案公开渠道,接受公众监督。同时还举办了“十佳‘提得对、办得好’提案建议”评选活动,进一步挖掘典型、树立榜样,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促进提案工作质量提升的示范引领作用。据介绍,过去一年,市政协委员、各参加单位和专委会共提交提案688件,立案600件。截至2018年12月底,全部办理完毕,共推动落实1884项工作,平均每件提案落实3.14项。

召开专题协商会对《深圳市出租屋管理规定》修订立法协商稿进行立法协商、把立法协商搬到城市公共空间深圳中心书城里吸引更多市民参与立法……过去一年,市政协继续深耕立法协商工作,围绕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草案)》和《深圳市出租屋管理规定》修订立法协商稿开展立法协商,并提出大量立法协商意见和建议,为我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围绕河套发展、文化保护、厕所革命等议题,举办“委员议事厅”13场,10场“委员讲堂”从社区、街道延伸到校园、企业……“委员议事厅”“委员讲堂”这两个政协工作品牌在过去一年继续焕发出新光彩,累计吸引了160人次委员、30多个政府部门和7100多名市民群众参加。在文史资料工作上,市政协继续全力打造《深圳口述史》品牌,征编了第三季《深圳口述史》,编辑出版《敢闯敢试——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存史资政,为深圳改革开放鼓与呼。

网络议政形成合力解决问题

“我们群被书记点赞了!”2018年10月9日下午,这一信息的传播让“委员代表关注交通群”(以下简称“交通群”)的群友们倍感自豪。

就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全市政协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王伟中在充分肯定政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时,特别提到了这个“交通群”。

“交通群”群主、市政协委员王雪告诉记者,2018年,“交通群”继续关注、推动解决深圳大小交通问题超千件。而最大的成果,她认为是在慢行系统的构建、自行车道回归以及给行人更多路权等方面,政府、社会、市民逐渐达成共识——2018年,“交通群”委员代表提出的“让自行车道回归,给自行车更多空间,让绿色出行落到实处”获市政府办公厅函复,采纳为2018年市政府民生实事之一。同时,我市印发了《深圳市完善自行车交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至2020年在全市范围新建及改建自行车道不少于1000公里等自行车交通发展工作目标以及进度安排等,系统推进我市自行车交通发展。此外,市交委与市规划国土委正研究修订《深圳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明确自行车道功能划分、规划设计标准及路权分配要求。

2018年11月22日,在深圳市政协召开的理论研讨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王雪就“交通群”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发言。她介绍说,“交通群”探索建立了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专业讨论、公开监督等有效的协商机制和方式。且由于各行各业的领导、委员、代表同在一群,打破职能部门壁垒,形成合力解决问题,协商、监督成效更高,做到“群里一议,马上就办”,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来加强政协民主监督的力量。

记者了解到,2018年,市政协总结推广了“交通群”的经验,新设文化、经济、城建等参政议政微信平台,既引导委员用好虚拟建言空间,也在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上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数说成绩】

●交办提案600件,共推动落实1884项工作,平均每件提案落实3.14项。

●开展22项重点调研和30项视察活动。

●召开2次常委会议协商会、2次主席会议协商会、290多次协商座谈会,形成41份调研、视察和考察报告。

●开展“深调研”活动,6个调研组赴各区各部门召开座谈会18场,征集意见建议300余条。

●选派106名委员担任14个单位的特约监督员,不断提升监督实效。

●成功举办第二季深港澳青年文化交流艺术季和深澳创意周活动,协调支持港澳委员组织4200多名港澳青少年到内地参观交流,推动港澳青少年人心回归。

●深化市政协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工作,主动提供政策指引和帮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诉求122件,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全年举办“委员议事厅”13场、“委员讲堂”10场,累计160多人次委员、30多个政府部门和7100多名市民群众参与。

●围绕营商环境、水环境治理、公安基层执法情况等16个主题,通过联合调研视察、提案督办等,形成全市政协工作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好局面。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周元春 通讯员 袁发勇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