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工程最新实探:地下冷站如宫殿
记者 曹崧/文 何龙/图
2016-08-25 03:30

前海合作区自开工建设以来,每一点变化都备受瞩目。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重点工程星罗棋布,开发建设如火如荼。日前,读特记者深入走访前海合作区多个重点工程建设现场,了解这些项目的最新进展,感受建设者的劳动激情。

webwxgetmsgimg

这已经不是记者第一次置身前海火热的建设工地,最直观的感受是,除了前海项目速度进展神速,前海工地“要求之高、管理之严”的种种细节让人更为印象深刻。

比如前海自贸大厦的工地上,启用“二维码”扫一扫便可知晓混凝土强度、钢筋型号、厂家、责任工长等多种信息,这种精细化的施工管控既先进又便捷。再比如在地下联络道及地面支路、水廊道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得以全面贯彻。不仅城市的道路、广场采用透水铺装,还通过设置下凹式绿化带、透水人行道、自行车道铺装结构,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道路范围径流系数。节能、环保、创新、注重质量等特点在各大工程都随处可见。

斜拉杆“挑”起的法治大厦

webwxgetmsgimg (3)

置身前海法治大厦工地现场,不得不惊叹设计的“匠心独运”。目前十层高的建筑主体钢结构封顶,按计划将于11月30日完成幕墙工程,初具形象。

细看法治大厦实体,由两个盒型结构十字叠加,建筑两端形成一个大悬挑结构。在施工现场,长长的斜拉悬挑拉杆清晰可见,旁边密密麻麻地竖立着许多支模架,每个搭建好的架子都有数十米高,人需要仰起脖子,用手遮住刺眼的阳光才能看清楚上面头顶烈日的施工人员。

这是由德国著名设计公司施耐德+舒马赫公司提出的“天平”概念方案,下部盒型结构为基座体量,象征着人民,上部盒型结构为平衡体量,象征着法律,也寓意着以人为本的民主法治。

该项目经理金雨红向记者介绍,该项目采用的是核心筒受力加外框架的斜拉杆钢框架结构体系,通俗来讲也就是桥梁的建造方式,通过设置钢结构框架辅以斜拉杆来解决东西两侧17.4m大悬挑和中部大跨度。加工工艺之复杂,安装精度要求之高,目前在全国房建工程中都尚属首例。

“二号站”率先具备供冷条件

webwxgetmsgimg (1)

前海区域集中供冷实施的首个冷站“二号站”已率先具备了供冷条件。日前,记者也来到了位于前海卓越金融中心负四层的二号冷站的主机房,进行了实地参观和采访。

从四层楼梯走下去,眼前的施工场面壮观而震撼。约三层多高的地下空间中无数根巨大钢管纵横密布,场地宽阔令人一眼望不到头。

项目主任覃承禹向记者介绍,仅二号冷站的总建筑面积就达到1 .3万㎡。项目采用电制冷加冰蓄冷技术,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的供冷服务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目前前海先导区中的卓越、华润等写字楼都将用上该冷站提供的制冷服务。

“集中供冷为我们公司省下了不少成本,”前海卓越项目后勤保障部门相关负责人崔宝林告诉记者,今年6月,2号冷站供冷系统成功开机并完成调试,从实际使用感受来看,集中供冷夜间蓄冰,白天释放,能源利用度很高,而且各公司不用再单独建设制冷系统,大大地节省了建设成本。

记者了解到,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节约1.3亿度电,相当于减少使用约1.6万吨标准煤、减少约1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50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时,每年还可减少300万吨冷却塔的补水量。

施工处离地铁仅40公分

webwxgetmsgimg (5)

作为市政工程,前海双界河路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条道路东接南坪快速,西接沿江高速,全长1.1km,是前海片区极为重要的一条城市主干道,承担起了前海对外内部片区之间的联系交通,是前海用地开发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该工程的施工难度也是极大,据介绍,双界河路不仅横跨了三条地铁线路(1号线、5号线和11号线),同时施工段临近高压电塔、地铁隧道等设施,最近的地方离地铁只有40公分。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道路主体结构封闭框架已经基本完成。施工区内,所有参建各类人员都规范着装,各类安全文明施工标识都非常规范,场内没有积水、裸露边坡,空气中也没有粉尘,路面十分干净,洒料、积土和掉渣都没有出现。

站在双界河项目边上,延伸的路面通向远方,不远处的前海综合交通枢纽气势恢宏,远眺依稀可见沿江高速大桥。未来,前海区内将贯通9条轨道交通线路,其中城际轨道交通4条,城市地铁5条,轨道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47公里,一流国际化现代化的都市区将指日可待。

编辑 姿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