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教授到大城工匠,李白千的人生之路跨度有点大。这条路,也是创新之路。
李白千1984年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高分子材料研发工作。1994年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任塑料工程系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他跨出学校,踏入了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大门。这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意味着一切从头再来。
从高校跳到民企,做出这个选择是因为李白千看中了其非常重视研发人才。日丰是国内第一个引进铝塑管生产线的厂家,原料全部进口。李白千入职后,首先开展了原料国产化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小试、中试和大试,陆续实现了从铝带,热熔胶到内外层塑料的全部国产化,大大提高了日丰管的竞争力。
在新型塑料管领域,熟悉业务的人都知道“管用50年”的日丰管早已成为管道行业的标杆,而且声名远播至国际市场。1996年,日丰在国内率先引进欧洲技术和设备生产铝塑复合管,抢占行业标准制高点。如今,日丰管从最初的铝塑管向PP-R、PE-RT、PEX、PVC 等塑料管拓展,应用于建筑冷热水、采暖、燃气、排水、市政管道等。2017年,日丰管道产量达6.4亿米,可绕地球赤道16圈。“日丰管管用五十年”,除了坚守品质,更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意识征服国内外市场。
2005年,已经在国内铝塑复合管市场取得成功的日丰决定以PE-Xb管为主打产品进军北美市场。但这是一条艰难的路。PE-Xb管要进入美国市场,必须通过美国NSF的相关测试和认证。而由于美国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因此需要较多的消毒剂,而其中的游离氯是一种强氧化剂,会加速塑料管的老化。因此,日丰的产品既要达到美国的卫生性能指标,又具备抗强氧化剂的能力,才有“进门”的可能。身为工学博士的李白千坦言,要在不同情况下取得卫生和抗氯性能的平衡,难度非常大。
从2005年至2007年,李白千率团队对不同配方的多种管道做了上千次内部测试和工艺改进。最终成功通过了全球最严格的抗氯测试,拿到了进入北美市场的通行证,日丰也成为国内唯一达到NSF最高抗氯等级的PE-Xb管制造商。
日丰近年推出的新品——PP-R瓷芯抗菌系列,在外行人看来,其与普通的PP-R管表面上只是有颜色的差异。但内行的人观察管内壁,就会发现大有乾坤。仅有肉眼看,PP-R瓷芯抗菌系列的管内壁可见镜面反光效果。在1000倍电镜下,普通的PP-R管管壁可见颗粒感,PP-R瓷芯抗菌系列的内壁纹理则光滑如瓷。李白千介绍,目前普通PP-R管的内表面粗糙度为0.844微米,而瓷芯PP-R管的内表面粗糙度低至0.441微米,仅相当于头发丝的1/158,抗菌系数更高达99.99%。水管的内表面粗糙系数关乎水质,粗糙系数越低,水流速度加快,内表面不易结垢,也能延长水管的使用寿命。
李白千崇尚“针尖精神”,追求在一个小微领域扎深扎透。他认为,产品创新的核心是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在小微之处创新到极致。“微创新”不仅让日丰产品发挥最大效用,还助力日丰构建产品金字塔。
18年来,李白千主持了数十项技术创新工作,创造性解决了几大关键性技术难题,开发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主持研发的铝塑管、PE-Xb管等产品已取得50多个国外认证,为日丰产品畅销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参与编写《塑料工程手册》和《地面供暖施工原教材》各一部,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此外,还获得62件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6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6件。同时,主参编国家、行业及协会标准共计13项,其中国标6项,行标6项,协会标准1项。
获评2016年佛山市首批“大城工匠”、佛山市唯一获全国轻工行业“大国工匠”命名的李白千表示,自己更愿意当一名“匠师”,将匠人精益求精的经验做法总结为一套标准体系,通过推广这套标准体系,让每位日丰员工都成为匠人。
体现“匠师理念”的质量管理体系已在日丰有效实施,涵盖原材料进厂检验、生产过程检验、成品出厂检验、外部机构型式检验等全流程关键环节,确保每一米日丰管都管用50年。李白千至今一有时间就会到车间逛逛,在生产线旁,只要他摸一摸管道,就大体知道挤出是否稳定、是否有杂质混入、口模是否该清理。
编辑 曹亮